17歲少女照顧尿毒癥父親8年 年夜飯一盤青菜
環球時報消息 又過年了,但對福清南嶺鎮南嶺村17歲的少女盧愛芳來說,“年”的意義,僅僅是終于可以吃上一盤青菜了。
8年前,盧愛芳的父親被查出患有尿毒癥,母親隨之離家而去,這個家庭就垮了。
沒有了經濟來源加上父親的高額醫藥費,這個家庭日常的伙食只是稀飯配榨菜,8年來的年夜飯桌上,都只有一盤青菜。
盧愛芳輟學支撐起這個家,給父親打針、串門找親戚借錢、照顧快80歲的奶奶。當同齡人忙著串親戚,和同學朋友嬉笑打鬧的時候,盧愛芳只是陪伴在父親的病榻旁,整整八年。
“雖然很苦,我還是盼著父親有一天能好起來。即使心里清楚這個希望很渺小,但我還是奢望父親好起來,哪怕以后天天還是榨菜,年夜飯喝稀飯吃青菜,也愿意。”這個堅強女孩的話讓人感動。
空曠的家里沒有家具只有藥瓶
昨日下午,記者來到盧家,暖暖的陽光照在這間低矮破舊的石頭房里,家中無任何一件家具,取而代之的是空曠的“客廳”木板上堆滿了服用過的藥瓶。此時盧愛芳正細心在床邊給父親捶背、按摩,以減少他的疼痛。
每過一小時,是盧愛芳固定給父親打麻醉針的時間。當日3時許,盧愛芳熟練地掏出針劑,注入藥水,給父親打了針。“父親病情日益加重,打針也越來越頻繁。”盧愛芳說。
2003年的冬天,盧愛芳的爸爸,被查出患有尿毒癥,本就是一貧如洗之家變得更加窮困潦倒。母親也因此離開了這個家。這一年,盧愛芳才9歲。
那年開始,為照顧父親,煮飯、洗衣服便成了她的“家常便飯”。每天天不亮,她就要起床煮上熱騰騰的稀飯喂給父親吃,然后背著書包奔向學校。
家中還有盧愛芳的奶奶,那年也70多歲了,只能靠撿垃圾、砍柴,替人做做手工,來賺點小錢補貼家用。
因為經濟窘迫,也為了病重的父親越來越離不開人,成績優異的盧愛芳,13歲的時候,輟學回家照顧父親。
11歲瞞著家人上山砍柴
盧愛芳左手的食指間,有一道疤痕。“那是11歲那年,瞞著家人孤身上山砍柴,因為是第一次,不小心砍傷了手遺留下的疤痕。”盧愛芳說。
父親病倒不久后,家中生活越來越窘迫,已經沒有經濟能力用液化氣,一直靠上山砍干柴煮飯。原來砍柴都是七旬的奶奶去,盧愛芳見奶奶辛苦,想自己己上山砍點柴減輕奶奶負擔。
那天,她早上8、9點做好家里的中午飯,見父親已睡著,偷偷扛著鐮刀爬上了村里的后山。
年紀小,第一次砍柴,鐮刀又不聽使喚,不小心揮到手指,血就了涌出來。“那時年紀小,都砍小樹枝,胡亂捆成一團,又抱不動,是拖著回來的。”盧愛芳說,干柴捆不緊,散了又捆,捆完繼續拖……一路跌跌撞撞,到了下午3點多才拖著帶著血跡的干柴回到家中。
心疼的父親勸她,“你還小,山上地形復雜,蛇又多,太危險了,以后不要砍柴了,讓奶奶去。”“不行,我要去,奶奶都一把年紀了,豈不是更危險。”盧愛芳倔強的回答讓父親熱淚盈眶。
用針頭扎棉被和橘子學會打針
兩年前,盧愛芳父親的病情加重,身上沉積了很多毒素,肩膀兩側大大小小長了很多腫瘤。 需每周兩次去福清醫院做透析,只能透析時,護士給父親打麻醉針。
盧愛芳說,而父親的腫瘤阻礙了血管的正常流通,經常疼痛無法抗拒,靠一周兩次的麻醉針無法減輕。鎮衛生院又離家較遠,父親行走又不便,同時,父親的疼痛不分白天和晝夜。她就想著自己學給父親打麻醉針。
“針里不能留空氣,針插三分之二,打時要慢慢推,邊打邊按摩肌肉,加快藥物分解,防止紅腫,紅腫了使用熱水袋……”15歲的盧愛芳根據醫生指導,用針頭扎棉被和橘子做無數次的試驗后,學會給父親打麻醉針。
8年來年夜飯就是一盤青菜
在盧愛芳的父親病倒之后,這個家庭就失去了經濟來源。8年來,所有的花銷基本都來源于盧愛芳四處串門找親戚借來的。好在親戚們也都被盧愛芳感動,不遺余力的幫她。
兩年前,盧愛芳父親的病情加重,每個月的治療費大約要7、8千。
高昂的醫療費壓得這個家庭闖不過氣來,全家每個月生活費就1、2百。吃的是稀飯,配榨菜,幾乎天天幾乎如此。有時,鄰居們會把家里種的青菜送給他們,桌上能添盤青菜已是她家最豐盛的伙食。
8年來的年夜飯,別人家大魚大肉,盧愛芳只是和父親坐在一起,喝著稀飯、榨菜,唯一的不同是多盤青菜。
盧愛芳說,過年時,有時伯父會邀請她到伯父家過年,但想到父親一個人在家,無人照顧,無人陪他吃年夜飯,她就謝絕了。“我心里也渴望一家人坐在一塊,吃頓有肉有魚,聊聊家常話的年夜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