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論文被曝遭連環抄襲 16個單位25人抄襲6輪
環球時報消息 日前,本報編輯部收到一封讀者郵件,題為《史上最牛的連環抄襲門》。所謂“連環抄襲”,是指一篇A醫生于上世紀90年代發表的論文,10多年來被不同的醫生反復抄襲。結果出現B抄襲了A,C又抄襲了B,D抄襲C,最終E不僅抄襲了C和D,同時,還把A列為參考文獻的情況。
署名“中大學子”的舉報者通過比對認為,僅一篇討論“宮腔粘連”的論文,就遭遇了16個單位25人的6輪連環抄襲。
“其他學科學術造假,要么是擾亂學術研究,要么造成經濟損失,而醫學領域造假,則可能會危害生命。”“中大學子”在舉報材料中寫道。猶豫再三,“他們”最終決定將自己的發現公之于眾。
截至目前,在這份不斷更新的舉報材料中,涉嫌存在學術不端行為的醫生達70余人。
調查別人的舉動最初是從調查自己開始的。
通過網絡與“中大學子”取得聯系后,中國青年報記者得知,“中大學子”是兩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其中一位來自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今年1月,兩人的畢業論文初稿完成,因為擔心自己論文中的引用部分被當做抄襲,他們找到一款反抄襲軟件進行比對。發現沒有問題之后,“出于好奇”,他們查對了本院部分師生的文章。
結果有了意外發現。一篇由四川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宋玉萍等發表在四川《實用婦產科雜志》2007年8月第23卷第8期的論文《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44例臨床分析》,涉嫌抄襲中大醫學院侯紅瑛、李小毛、鄭軍生等發表在遼寧《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1999年8月第15卷第8期的《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66例臨床分析》一文。“中大學子”比對后認為,“抄襲率超過90%”。
另一篇是山西保德縣人民醫院王弘發表在《實用醫技雜志》2007年10月第14卷第30期的《產鉗術失敗7例分析》一文,涉嫌抄襲中大醫學院李小毛、沈宏偉、李大慈發表在《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1996年第12卷第3期的《產鉗術失敗8例分析》一文,“抄襲率也超過90%”。
有了最初的發現之后,“中大學子”從幾名涉嫌抄襲的醫生入手開始調查,結果發現,廣西柳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檀德馨和浙江省平陽礬礦醫院潘芝芬發表在《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1997年第13卷第6期的《刮宮術后宮腔粘連185例分析》一文(以下簡稱“檀文”),遭到16個單位25人的6輪抄襲,形成了一起“連環抄襲案”。
“中大學子”通過查閱比對發現:
——黑龍江齊齊哈爾市泰來縣婦幼保健院的王凈等發表在《當代醫學》2009年7月第15卷第19期的《無痛人工流產術后宮腔粘連35例分析》一文和四川省宣漢縣雙河中心衛生院白曉紅發表在《中國醫藥指南》2008年9月第6卷第18期《無痛人工流產術后子宮粘連臨床分析》一文,都涉嫌抄襲四川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宋玉萍發表在《中華現代婦產科學雜志》2006年第3卷第7期的《無痛人工流產術后宮腔粘連40例分析》一文。“中大學子”認為,“除了一些數據外,王凈等幾乎是一字不漏地抄襲宋文。而白曉紅這篇文章,只是去掉了宋文的前一段和后一段,整個文章與宋文中間部分,幾乎一字不差。”
——宋玉萍這篇《無痛人工流產術后宮腔粘連40例分析》,除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其余文字涉嫌抄襲江蘇省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院謝芳文發表在《職業與健康》2002年8月第18卷第8期的《刮宮術后56例宮腔粘連分析》一文。
——謝芳文的這篇文章,涉嫌抄襲同單位呂繼華發表在《寧夏醫學雜志》1999 年第21 卷第11期的《刮宮術后56例宮腔粘連分析》同名論文,只是在收治病例的起止時間上做了變動,其他原樣照抄,連數據也是一樣的。
——山西長治潞安集團王莊醫院吳雪芳發表在《中國現代醫生》2008年3月第46卷第9期的《79例流產及刮宮術后官腔粘連分析》一文,多個段落涉嫌抄襲呂繼華文。其結尾的體會部分,則涉嫌抄襲檀文。
——呂繼華的論文涉嫌整段抄襲檀文。雖然在許多地方不同,但文章主體部分的抄襲仍然超過一半。
——江蘇省金壇市水北中心衛生院鄭玲娣發表在《中國社區醫師》2007年第18期(綜合版)的《刮宮術后宮腔粘連146例臨床分析》一文涉嫌抄襲檀文。
——江蘇省南通市狼山醫院張鳳琴發表在《交通醫學》2003年第17卷第2期的《刮宮術后宮腔粘連85例分析》一文,涉嫌抄襲檀文,數據也只是略作調整,整數部分一樣,只有小數點后不同。
為了讓人們直觀地了解“抄襲與被抄襲”的關系,“中大學子”特意制作了一份像食物鏈一樣的圖表。檀德馨和潘芝芬位于最底端,其他的名字都密密麻麻地指向了這兩位原作者。
記者通過比對上述論文后發現,這些論文從格式、研究方法到內容和結論,的確很相似。
盡管有涉嫌抄襲者指出,臨床醫學的手術都是一樣的,研究過程也是一樣的,研究成果難免出現雷同。但問題在于,上述論文的文字表述也都大同小異,有的甚至原封不動。
“中大學子”還發現,幾乎所有的文章,都只在數據上做了變動,且僅僅是在原數據上下略有加減:你30例,我就20例;你是22.7%,我就是22.5%;你是1年后妊娠,我就兩年后妊娠;你流血500毫升,我就流血600毫升……
由于舉報材料涉及的醫生眾多,中國青年報記者只能試圖聯系上述各篇論文的第一作者,核實情況。
被“中大學子”認為有3篇文章涉嫌抄襲的宋玉萍醫生稱自己沒有抄襲,也不打算追究抄襲自己的那些同行。她表示自己的論文是通過臨床觀察得來的成果,寫完就完了。“網上的東西是亂炒作。”她說。在回答“為什么很多地方整段文字都完全相同”時,她表示,“不排除對方也引用了同一篇文獻。”但記者發現,在被宋玉萍引用的有限的幾篇參考文獻中,并不存在和宋文文字完全相同的情況。
白曉紅醫生稱,“沒參考”別人的文章,一切等自己核實后再聯系。
被認為“連數據都原樣抄襲的”謝芳文醫生稱,“沒什么要解釋的,這個論文我也不想要了。”她說,自己的同事呂醫生知道這個情況。
這或許能解釋,為什么對醫學界這些學術不端現象的舉報,最終是由尚未走出校門的醫學院學生發布的。“中大學子”告訴記者,在調查過程中,他們接到過恐嚇電話,以至于不得不換了手機號碼,把自己隱蔽起來。他們同樣也擔心,自己日后還能不能在醫學界立身。
直到兩個月后,兩位大學生才最終下定決心,把舉報材料公布在網上,請涉嫌抄襲者所在的主管部門和職稱管理部門組織鑒定,以便作出權威的判定。
他們聲明,此舉純屬個人行為,與所在學校、所在院系、老師以及各位被抄襲者均無關系。他們只希望,中國的醫學界,“能像白色的大褂一樣”,有一片潔凈的學術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