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孩被家人遺棄 19天拒絕進食孤獨離世
現在網訊 昨日凌晨2時,被棄19天的晨晨永遠閉上了眼睛。25日記者在江岸區丹水池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住院部拍下的照片,成為她留在這個世界最后的影像。本報記者 孫辰 攝
現在網消息 昨日凌晨2時,日光燈發出的亮光布滿病房,小晨晨神情安詳地躺在病床上,永遠閉上了眼睛。
被棄后的19天里,她拒絕進食,嘴里念念不忘的只有兩個字“媽媽”,可還沒等到媽媽的出現,她就孤獨地離開了人世……本報記者 黃海斌
被棄 小女孩凌晨被棄救助站門口
9月8日凌晨5點,武漢市救助管理站保安巡邏時,在站門口發現一個小女孩卷縮成一團,蹲坐在墻角,一聲不吭。
“當時瘦小的女孩身上穿著一件嶄新的紅色夾克衫和黑褲子,腳上一雙白色運動鞋一塵不染。”據當日巡邏保安回憶,女孩手上還拿著一個塑料袋,里面裝著幾塊尿布和兩套舊衣服。
“任憑工作人員怎么跟她交流,她除了喊‘媽媽’,什么也不說。”這位保安說,塑料袋里沒有留下任何記錄孩子姓名、出生年月的字條。
想著是在凌晨發現的,大家就為孩子取了個名字叫“晨晨”。隨后將其帶到了隔壁的未成年保護中心,安排孩子先休息。
“每天什么都不吃,工作人員喂食物或水,她都是咬緊牙關,掰都掰不開。”被棄這些天與晨晨相伴時間最長的未保中心工作人員張新梅說,晨晨剛送來時體重還不到30斤,精神很差,總是有氣無力地坐在凳子上,看著地面發呆。
孩子餓得有氣無力卻依然倔強地說“不吃”,輪班照顧她的工作人員心急如焚卻又一籌莫展。
張新梅說,每天早上工作人員都會準時把晨晨接到站醫務室輸液,晨晨不肯吃東西,醫生專門開了營養液,每次打完就到了中午。
工作人員為了讓晨晨盡快熟悉環境,和其他孩子一樣按時吃飯,每天中午都會給她打好飯菜,跟大家在一起坐著。
“打好的飯菜擺在面前不動筷子,工作人員喂也不肯吃,嘴里一個勁地叫‘媽媽’。”張新梅說,為了讓晨晨開口,起先她泡了一碗方便面,喂給孩子吃,可她喝了一口湯,就閉嘴不肯再吃了。
在未保中心,救助站醫護人員為晨晨做了常規檢查,經過初步判斷晨晨患有智力障礙,年齡10歲左右。孩子的穿著很干凈,與長期在外流浪的小孩有明顯不同,工作人員初步判斷,晨晨是被家人遺棄在救助站門口的。
絕食 只會說“不吃”和“媽媽”
9月8日這一天,未保中心工作人員張新梅記憶猶新,早上接班后,同事告訴她凌晨保安送來一個女孩,剛睡了3個多小時,記得帶孩子去吃早餐。
“別的孩子吃東西,她只會看著一個地方發呆,喂她吃也只是搖頭。”張新梅回憶,早上帶晨晨到食堂吃早餐,孩子的舉動讓她以為初到陌生環境,可能有點“認生”,過一兩天和別的孩子混熟了就會好。
沒想到接下來幾天,晨晨的表現仍和剛送來一樣,不肯吃東西,在大廳塑料椅上一坐就是幾個小時,盯著墻上或者地上發呆。
不肯進食、喝水,身體一天天消瘦,工作人員及時將情況反映給中心領導,為了盡快讓孩子吃東西,未保中心決定,一邊給孩子輸液,一邊安排在外巡查的工作人員尋找孩子的家人。
“孩子可能一直都是親人在照顧,突然離開了家人很難適應。”未保中心一位工作人員說,每次喂晨晨吃東西,孩子只會喊“不吃”、“媽媽”,任憑工作人員怎么交流、叫別的孩子來一起玩、拿玩具在面前擺弄,晨晨就是咬緊牙關不肯開口。
17日,在醫務室輸完液,張新梅帶晨晨回到宿舍休息,剛躺下不久,孩子大小便失禁,半邊床單都被浸濕了。
“我趕緊喊來同事幫忙,同事幫忙換床單,我帶著晨晨去洗澡。”張新梅說,每天工作人員都是“三班倒”,照顧送來中心的流浪兒童,晨晨一直不開口吃東西,中心就特別安排了一名當班工作人員照顧她。晨晨不與任何人交流,大小便也不能自理,每天值班工作人員都會給她洗個澡,給她換上干凈的衣服。
在未保中心十多天,晨晨不肯吃東西,又說不出自己家在哪,每天只會喊“媽媽、媽媽”,工作人員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只想盡快聯系到孩子的家人,早一天讓孩子開口吃東西。
“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她,下班也會叮囑值班的同事給她穿暖和一點。”回想起晨晨在未保中心的這些天,張新梅有些傷感。
尋親 孩子的家人始終沒有現身
9月18日,本報頭版刊登了晨晨被棄十天不吃不喝的消息后,許多熱心市民紛紛致電未保中心提供線索。其中一位家住漢口百步亭社區的唐姓女士稱在社區附近見過晨晨。
第二天一大早,心急如焚的張新梅趕緊叫了車,帶著小晨晨一起去百步亭尋找親人。
聽說是去找“媽媽”,晨晨露出了少有的笑容,眼睛看著窗外一動不動。
“在社區工作人員和片警的協助下,查實晨晨并不住在百步亭。” 張新梅說,為了不錯過任何機會,她們還到百步亭附近的后湖鄉一帶尋找,一些重點路段甚至挨家挨戶地問,有時還讓晨晨下車,判斷孩子對當地環境是否熟悉,可孩子下了車只是站在路邊,一聲不吭。
大半天過去了,還是沒有找到孩子的家人,隨行的醫護人員擔心晨晨體力不支,就返回了未保中心。
接下來幾天,不斷地有熱心市民看到報道后致電未保中心,提供尋找線索,經過工作人員核實,都不是晨晨的家人。
“在漢口紅旗渠路一帶找了一整天,還是沒有見到孩子的親人。” 張新梅說,一位姓易的先生提供線索,孩子的家在紅旗渠路,并且說了詳細的地址。接到這個線索,她再次帶晨晨趕赴易先生說的地址,希望盡快找到孩子的親人。
據當天陪同尋找的工作人員說,易先生提供的地址是紅旗渠路上一家服裝廠,廠房在一棟居民樓三層,他們帶晨晨到那兒才了解到,這家服裝廠老板有個女兒與晨晨長得很像,也有輕微智障。張新梅說,當天是中秋節,大家都盼著孩子能找到家人團聚,沒想到又撲了空。
22日中午,半個月沒有進食的晨晨已經無法站立,而且出現輕度昏迷癥狀,經過救護站醫務室醫生檢查,晨晨被緊急轉至江岸區丹水池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搶救。
離去 孩子被棄19天后孤獨離世
氧氣瓶、吊瓶、生命體征監測儀……25日下午2時40分,漢口丹水池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住院部三樓一間病房內,晨晨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瘦小的身子卷縮成一團,鼻孔里插著氧氣管,眼睛、嘴巴不停地抽搐。
“手背上沒地方可以注射了,只有在胳膊上找血管。”值班護士說,孩子太瘦了,手背上適合注射的血管很難找到。
主治醫生吳潤泉說,22日下午晨晨被送來后,醫院緊急為她做了常規檢查,并采取了補液、抗感染等措施,但孩子十多天沒有進食,又無法交流,只能靠輸液維持生命。
醫院檢查結果顯示,孩子重度營養不良,而且患有多種先天性疾病,加之十幾天不肯進食,生命體征非常微弱,生存幾率很小,隨時都有生命危險。
隨后,吳潤泉提供了科室電話,希望通過報道呼吁孩子的家人盡快露面,或者撥打醫院電話告知孩子的過往病史,以便院方及時采取搶救措施。
26日凌晨2時,晨晨全身抽搐加劇,值班護士發現后及時叫來醫生搶救,終因身體極度虛弱,搶救無效孤獨地離開了人世……
孩子孤獨地走了,家人仍未現身。昨日,武漢市救助管理站辦公室主任張啟寶說,晨晨的遺體已運至殯儀館,希望孩子的親人盡快聯系救助站,處理孩子的善后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