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一單位8人編制70人領工資續 被疑以罰代管
西安晚報渭南報道 (記者 石俊榮) 本報近日報道了臨渭區“社管辦”編制8人54人上班近70人領工資的消息后,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記者在當地采訪時獲悉,不少群眾及其他部門認為,作為一個事業單位的“社管辦”有以罰代管的嫌疑。
人員只領一半工資
消息見報當天,臨渭區委一位領導給記者打電話說,人事編制問題復雜,請求記者從穩定臨渭區大局出發,暫緩報道,等待相關部門的結果出來后再繼續跟蹤。臨渭區文體旅游局副局長、“社管辦”主任同斌洲給記者解釋說,“社管辦”67個人都在上班,另外有3人關系調到單位隨后又調走了。因為是“差補”單位,財政上只付給上班人員一半工資,其余的一半是靠罰款。按照財政紀律,罰款先交納到財政局賬上,再由財政局全額撥下來到“社管辦”發放工資。
至于網吧老板反映開個票據就把錢拿走的問題,同副局長承認,一些處罰沒有形成案卷,程序確實存在問題。
據介紹,為了加強網吧的“管理”,“社管辦”派一個人盯一家或者兩三家網吧,執法人員專門派駐網吧,但還有未成年人上網,且發現一個未成年人上網就對網吧罰款3000元,兩個罰款6000元,再多了就要網吧關門。對于屢犯者為什么只罰款不關門,他說,執法中很多問題不能硬來,但是絕對不是“放水養魚”。他希望引起上級的重視,全額保障上班人員的工資,保證執法的公正性。
系二級事業單位
昨天,某網站發表文章稱,臨渭區委、區政府發表聲明,認為報道中所說的編制8人54人上班近70人領工資的消息與事實不符,而是“早在1998年臨渭區文化市場管理辦公室原有8人編制,隨著近年來文化市場的繁榮,每年編制都有增減,目前共有67名在編人員,實際在崗57人(5人休產假,5人抽調外單位),實際領工資人員為66人”。記者就此聲明向擔任多年區長、現任區委書記楊炳拓求證時,楊說自己正在臺灣,讓記者聯系區委主管宣傳的領導。主管宣傳的領導講,自己才從外地回來,尚不了解進展情況,但是立即安排給記者回復。
昨天下午,該區區委宣傳部給了記者一份沒有蓋章的“回復”稱,“臨渭區‘社管辦’是區文體旅游局二級事業單位,下設一個辦公室和5個稽查隊,其中城區網吧稽查隊3個,農村網吧稽查隊1個,城區文化稽查隊1個。”他們管理305家單位,包括84家網吧,53家音像圖書店,12家歌舞KTV娛樂場所,115家音樂茶座、麻將館和41家印刷企業及其他產業。除在編的67人外,“社管辦”還發放臨時工、門衛的工資。
被懷疑以罰代管
記者了解到,臨渭區重罰輕管造成未成年人上網等問題屢禁不止,渭南市相關部門去年曾向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協委員匯報過臨渭區“社管辦”人員臃腫、以罰代管的問題,但是事情到臨渭區后就不了了之。編制8人的說法即來源于此。2004年4月19日晚,渭南市文化、公安、工商、臨渭區政府4家聯合檢查臨渭區網吧時,臨渭區“社管辦”有人當場否定市上的決定,造成檢查組所到之處不少網吧聞風關門的鬧劇。
官方解釋:臨渭區稱8人編制單位70人領工資報道不實
記者從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委證實,近期網絡上傳播較多的“8人編制54人上班70人領工資”的新聞報道不實,當地區委、區政府21日發表聲明。
近期,臨渭區文化市場管理辦公室(以下簡稱社管辦)“8人編制54人上班70人領工資”的報道被搬上網絡后,當地紀檢、監察部門展開調查后發現,早在1998年臨渭區文化市場管理辦公室原有8人編制,隨著近年來,文化市場的繁榮,每年編制都有增減,目前共有67名在編人員,實際在崗57人(5人休產假,5人抽調外單位),實際領工資人員為66人。臨渭區編制辦表示,此批人員屬正常編制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