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首場男同性戀婚禮舉行(組圖)
張真和英梓的婚禮現場,這對戀人收獲了300多人的祝福
張真和英梓交換戒指
11月20日,常州君臨酒吧,一場特殊的婚禮正在舉行。新郎名叫張真,年近四十,個子不高但有個漂亮的鷹鉤鼻。“新娘”叫英梓,二十出頭,清秀瘦弱且抹了香水。“圍觀”了片刻,一位無意中闖進這場聚會的酒客,突然詢問身旁的同伴,“新娘為什么穿著西裝,不穿婚紗?”
你可能已經猜到了張真和英梓是一對男同性戀者。20日的那場婚禮后,他們就成了圈內關注的新聞人物,因為這是江蘇第一場男同性戀婚禮。伴隨著這個大膽的舉動,男同性戀這個隱秘的話題撲面而來。他們的生存狀態、他們曾經的性取向糾結、他們承受的社會壓力……這群“同志”承認,婚禮是他們爭取自身權益,從地下走上地面的重要一步,“改變主流社會的偏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在陽光下,這個進程也許會快一點。”
江蘇首場男同性戀婚禮
11月25日,蘇州粵海廣場巴黎之夜茶社的包間里,張真拿出兩張婚禮解說詞攤在桌上,“我和英梓的婚禮是很正式的”。可每當服務員進門送點心時,他都會把資料收回去。在圈中人面前,張真和英梓可以坦然地稱自己為“同志”或gay,但在生人面前,他們還是想低調一些。
就是這對力求低調的戀人,卻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11月20日,他們在常州君臨酒吧舉辦了婚禮,這是江蘇第一場男同性戀婚禮。
當天晚上10點45分,君臨酒吧燈火通明。在來自浙江、安徽、上海和山東310名圈內人的注視下,張真身著嶄新西裝,胸前戴著一朵紅花,“新娘”英梓皮膚白皙,橘紅色襯衫外套著一件灰色的小西裝,兩人手挽手緩緩地走到酒吧前端的舞臺上。
“你確信這場婚姻是緣分所賜予,愿意承認接納對方為你的伴侶嗎?”面對這個問題,張真和英梓均表示“我愿意”。問他們問題的人名叫“毒藥”,是“江蘇同志網”的站長。據他介紹,“江蘇同志網”是江蘇境內唯一一家“同志”網站,11月20日那天,正好是七周年站慶晚會,張真和英梓就借這次機會舉辦了婚禮。“都說‘同志’沒有真愛,我們就是想用這種方式來證明真愛其實無處不在。”
接著,張真和英梓交換戒指,喝交杯酒。“接吻、接吻”,臺下有人起哄,看到實在躲不過去,張真輕輕吻了一下英梓的臉頰。異性婚禮該有的程序,他們一樣不少。
曾有過失敗的異性婚姻
張真是上海人,2003年到蘇州做工程項目經理。英梓是云南文山人,靠在各種酒吧反串女性角色表演歌舞為生。兩人是今年8月份認識的,三個月之后便舉辦了婚禮。在一般人看來,這種行為實在“太快了”。不過在兩位當事人眼里,結婚絕對不是一個艱難的決定。
“有人說我們閃婚,也有人在網上罵我們,這些我們都不是很在乎,可能因為‘同志’的思想都挺超前的吧。”張真曾有過一段失敗的婚姻。2005年,迫于父母成家立業的壓力,他和一個上海女孩領證結婚。一年之后,張真終于發現自己只喜歡男人,便提出離婚,“我真的對她沒感覺,一切都是迫于父母的壓力,就連洞房花燭夜也是如此。”前妻一開始以為張真在蘇州有“小三”,堅決不同意,但看到無可挽回,只好在2007年協議離婚。
恢復單身后,張真走進了男同性戀這個圈子。常州君臨酒吧是他經常光顧的“據點”,今年8月份,他在這里遇到了英梓。談到兩人相識的過程,張真有點不好意思,而英梓則記得很清楚,“那天我正好去酒吧表演,結束后他通過老板和老板娘介紹,想認識我,如果可以的話就進一步交往。”那一天,張真被穿著連衣裙表演反串舞蹈的英梓擊中了,當時英梓正好和前一任“朋友”分手。機緣巧合,兩人開始交往。
今年1月3日,四川成都一對“同志”公開舉行婚禮,成為國內首對宣布結婚的同性戀者。10月份,英梓的一句無心快語,促成了江蘇的第一例男同性戀婚禮。“當時我上網看男同性戀辦婚禮的新聞,無心嘀咕了一句,‘要是我們也能這樣該多好啊’。他(張真)覺得這個建議不錯,而且他正好是‘江蘇同志網’的管理員,有這個先天優勢。”
“我們是真心相愛的”
結婚的消息傳出后,有人祝福有人罵,“說不定過兩天又和別人結婚去了”。對此,張真和英梓頗有些無奈,“雖然我們交往時間只有三個月,但其間經歷了不少波折,我們是真心相愛的。”
在男同性戀圈子里,猜疑、妒忌、吃醋的情緒與異性伴侶有過之而無不及,張真和英梓都曾是這種情緒的受害者。2006年進入圈子后,張真先后交過幾個“朋友”,但均不成功。“頭兩回聊得挺開心的,可到后面就不行了,性格合不來。”由于做項目經理收入不錯,甚至還有人瞄上了張真的錢袋,“總之那一段時間,就感覺找不到合適且真心的。”
英梓曾經被“朋友”背叛過。2009年,他在昆山工作期間認識了一位同性。相處一段時間后,英梓突然發現,這位“朋友”并不只和自己一個人交往。劈腿的情節和所有電視劇一樣,一開始英梓總覺得對方藏著些什么,可又弄不清狀況。有一天,他發現“朋友”和別的男生在一起吃飯,便問對方當時在干什么,“我在和女的吃飯呢”,這個回答徹底讓英梓絕望。
“可能就是因為有過教訓吧,所以我們對這方面的事都很敏感。”張真身邊男性朋友居多,平時常有聚會應酬。英梓坦言,“如果我看見他和別的男性在一起吃飯,心里肯定會有一些想法,當然也鬧過矛盾,不過后來說明白了就好了。”而在酒吧表演的英梓也時不時會遇到“仰慕者”,用張真的話來說,“都是圈內人,從一個動作就能看出來他們想的是什么。”好在英梓的回答很讓他放心,“做普通朋友可以,但‘好朋友’絕對不行。”
“身份”至今對父母保密
“同志”圈子里有一個術語叫“出柜”,指的是公開承認自己的性取向。雖然婚禮在網上炒得沸沸揚揚,可在社會壓力面前,張真和英梓根本不敢告訴父母,甚至連自己是同性戀也對父母保密。
英梓從小就被當成女孩來養,可在學校里,他并不喜歡和女孩湊在一起玩。小學六年級,他發現自己有同性戀傾向,并在上中學時喜歡上了一個高年級的男生。為了贏得好感,他隔三差五和對方搭話聊天,可那位高年級男生只是單純地把英梓當成了弟弟。“可能是我長得比較瘦弱吧,容易激起別人的保護欲。”英梓也考慮過要不要跟那位男生表白,“我當然很想讓對方知道自己的心意,可我不確定他是不是同性戀,如果貿然說出口,一定很尷尬。”
在說與不說的糾結中,英梓高中畢業了。2008年,他前往杭州做中藥調理工作,在網上聊天時無意中被拉進了一個“同志群”,由此正式走進了這個圈子。“出道”之后,英梓只回過一次老家,住在家里的那段時間,他處處小心,不僅以前經常掛在嘴邊的“哥哥”和“好姐妹”不能再講,而且說話聲音要盡量放粗,生怕讓父母感覺有問題。
相對而言,張真的麻煩要小一些。前一次和異性的婚姻失敗后,父母一直催他重新找一個,張真總以“難覓真愛”為借口推托。為了避開父母,如今張真干脆常住蘇州,只在過年的時候才回上海。在家的時候,如果父母又來問他有沒有再找女朋友,張真就拿錢當擋箭牌,“現在結個婚費用太高了,要買房買車,與其最后欠一屁股債,還不如存點錢給你們養老呢。”
已過上規律的家庭生活
世界學界公認的數據顯示,同性戀者占總人數的3%-5%。相對于主流異性戀而言,同性戀始終屬于邊緣人群。迫于家庭或社會的壓力,大多數同性戀者都會選擇在主流社會中扮演異性戀者的角色。
“只要結了婚,就不再有人懷疑你,對家人也算是有個交待了。”“江蘇同志網”負責人君君已經“出柜”。2007年,他上了蘇州電視臺的節目,公開自己的同性戀身份。君君今年29歲,早在上初中時就對同性有特殊的感覺。2005年,他給一位男同學的表白信無意中被家人發現,父親打了君君一巴掌。家人寧愿相信河水倒流,也無法相信兒子是個同性戀者。為了給家人一個交待,他最后和一位女同性戀者領證結婚。
君君的這個辦法叫互助婚姻,也有人稱其為“假鳳虛凰”。這種婚姻大多數情況下不需要組建家庭,沒有實質性的家庭關系,也沒有共同財產,雙方依然保持完整的自我,“只是借助婚姻這種形式做殼,來抵擋家庭和社會對其婚姻方面的要求。”
然而,張真和英梓卻表示,他們不會接受互助婚姻,“我們已經辦過婚禮了,而且我們過得挺好的,怎么可能再去和別人領證呢?”
現在,張真和英梓已經住在一起。張真每天上班下班,英梓負責買菜做飯,如果有酒吧邀請演出,張真不僅負責接送,還會把英梓的衣服和化妝品全部備齊。“需要穿什么衣服他會提前準備好,我直接拿就行。表演結束他會把化妝品收拾好,該擺什么位置他都清楚。”英梓說。
見家長是最大的難題
張真和英梓一直小心翼翼地跟父母隱瞞自己同性戀的身份,走在馬路上也很少牽手,可他們很清楚,“現在不讓父母知道,主要是怕他們接受不了,無法承受親朋好友的壓力。不過,這種事遲早要和家人說清楚的。”見家長,這個在異性戀中再普通不過的事,是擺在張真和英梓面前最大的難題。
事實上,今年10月份,英梓已經和張真回過一次上海老家,但身份是“小兄弟”。在上海,一舉一動都在父母眼里,兩人根本不敢有曖昧的語言和動作。張真不敢想象,如果下次兩人再回上海,當初的“小兄弟”突然變成了愛人,父母會是怎樣的態度。
“我們也會一起去云南,見見英梓的父母。”張真有些無奈地說,到時候他們依然是“小兄弟”和“大哥”的關系,“只能先以這種方式摸摸底,取得雙方父母的好感,剩下的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談到二人和父母坦白的前景,很多人表示擔憂,“如果張真和英梓的父母能夠同意,那肯定是最圓滿的結局,但現實里太難了。”“江蘇同志網”站長“毒藥”對此深有體會,他10年前就已出道,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個“老油子”,雖然“毒藥”的家人如今已默認了兒子是同性戀的事實,可父親前段時間還是讓他去相親,“說就當試試看。他們依然不死心啊,想把我變成異性戀。”
對于這一切,張真和英梓心里比誰都明白。現在,這對戀人經常上網搜尋同性戀結婚的新聞,作為心理安慰。“以后的事我們真的無法預計,我們能做的就是每一天都開開心心地生活。”事實上,張真和英梓能做的,就是把未來放在一邊,但他們至少一起生活在當下,像一對傳統意義上的夫妻那樣,“這就足夠了吧。”
(應當事人要求,文中人物為化名,本版圖片均由受訪人提供)
快報記者 石磊 周青 姚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