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價改變市民出行方式 停車場管理員愁份兒錢
據北京日報 4月1日起,本市調整停車收費標準,實際效果如何?筆者連續現場采訪發現,由于三環內大幅提高了停車費標準,繁華地區路側停車數量明顯減少。有收費員表示,“沒人愿做賠本的買賣,如果沒生意就不干了!”
天壇 停車數量減三成
清明節后是踏青賞綠的好時節,各市區內公園也迎來了大量踏青客流。筆者注意到,由于停車費上調,人們的出游方式也隨之發生變化,坐地鐵、乘公交車、打出租車代替了開私家車。
天壇東門,正準備離去的市民鄧先生拿著一摞停車發票說,“今后真不能開車來了,忒貴。”根據規定,這個停車場屬于露天路外停車,新調整的價格每小時8元。此前,這里的標準一直是每小時2元。
筆者在東門外的廣場看到,存車處內密密麻麻停滿了自行車,向北幾十步就是地鐵5號線,而到最近的公交站也只需步行2分鐘。半個小時內,只有一輛小轎車駛入停車場,旅游大巴也不過三四輛。
與去年同期相比,這個車場停車量減少了30%多。“去年的4月5號,我們收了小2000塊錢,今年調價了,才收了2500。”停車場班長田子蛟說,有些車主尚不清楚公園停車場調價,但發現漲價后,許多人表示“以后不開車來了。”
天壇公園管理處負責外宣的邢先生介紹,本月停車費上調之后,停車量明顯下降。“車多的時候得開臨時停車場,機關工作人員都要到一線去,但是現在根本用不著了。”邢先生說,以往遇到旅游高峰期,公園還會采取限流措施,“現在一提價,周圍公交又很方便,不少人都不開車了。”
西單 地上地下空位多
西單是繁華鬧市區,這里的停車費去年就調整為每小時10元。于師傅管理著皮庫胡同附近10多個占道停車位,問及調價后的情況,于師傅反而搖頭說,“還不如以前呢。”
“原來多少還有車過來,現在根本見不到幾輛車。”順著于師傅抬起的手看過去,他的轄區僅停了3輛車。實際上,這次調價并沒有涉及這個地區,為什么生意倒不如前呢。于師傅分析,廣播電視都在宣傳停車費漲了,考慮到停車費太貴,不少購物的人索性就不開車。
“過去我們晚上八九點才下班,現在七點就能走,因為根本沒車停地上。”西單商業區旁邊華遠街的一位停車管理員對筆者說。
繁華地區露天占道停車每小時10元,而地下停車每小時只要6元,這里的情況又會怎樣?筆者注意到,中午時分,西單地區商廈地下停車場都有大量空車位。君太大廈地下車庫提示牌一直顯示有60多個空位。而周邊的大廈情況也大致如此,都沒有停滿。
三里屯 管理員愁份兒錢
在公聯安達三里屯停車場,50多歲的停車管理員趙大媽看著冷清的停車位正在發呆,忽然看到有車要走,她急忙一路小跑追過去,邊跑邊拿出手機確認時間,生怕又錯過一樁生意。
“現在車停的少了,可份子錢漲了,停車收費這活不好干了。”趙大媽介紹,原先她管理的停車場每個月交5000元管理費,這次調整后變成15000元。截至當天15時,她收上來的車費還不足200元。“現在停車量少多了,連一半都不到。”趙大媽嘆氣道。
就在路南的便道上,筆者看到不少車橫七豎八地停著。趙大媽表示,有些司機為了不交停車費,干脆把車違規停在便道上,影響路人的正常通行。還有個別司機故意逃單,“昨天,我就上個廁所的工夫,就讓一輛車跑了。我一路追到紅綠燈,結果也沒追回來。”趙大媽無奈地嘆了口氣說。(記者 戴冰攝 實習生 張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