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臨清地稅局違規收取代理費 落入誰的腰包
代理費落入誰的腰包
最近,本網收到一封來自山東臨清的投訴信,信中反映山東臨清地稅局隨意增稅和違規收取代理費等問題。4月20日,記者來到山東臨清,就這一問題展開了調查。
變化莫測的稅費
2007年底,山東臨清人周廣利經營了一家名為“中國年”的中型飯店。從飯店開張之日起,一個令人頭痛的稅費問題一直深深困擾著他。
他的飯店屬臨清新華地稅所的管轄范圍。據周老板介紹,飯店成立初期,稅款定額為6665元,而且在每次納稅的同時,又加收了10%的代理費為666元。
2008年4月份起,稅款上調至9308元,此時的代理費仍按10%收取為930元。
2011年元月份起,稅款直接由原來的9308元上調至25000元。
由于該飯店營業額與以前相比一直沒有大幅增長。如此高的稅款,他自然無法接受,遂多次去新華地稅所進行協商。當時該地稅所的所長為陳江。周老板將飯店的具體情況向陳所長進行反映,說如此高額的稅收導致我飯店無力承受。稅款和實際營業額不成比例。周老板說,沒想到他這番苦訴,遭到了陳江所長的一口回絕。他說:“我所每年稅收上千萬,我也不在乎你這點稅收,你干不下去活該·····”等等諸如此類的蠻橫語言。在這次協商未果的情況下,該店老板只好向臨清市地稅局的領導反映情況。終于稅款從25000元下調至18000元,后又降至13000元。而且繳納稅款時,仍要求加收10%的代理費1300元。
莫明其妙的代理費
周廣利所說的代理費立刻引起了記者的注意。據了解,臨清差不多所有的商店在交稅款的同時,還要交納數量不等的10%代理費。
這是什么樣的代理費呢?很多經商戶都是一頭霧水。他們明明沒有什么人提供任何的服務,何來的代理費?
周廣利曾就此問題,致電聊城地稅局。他們說會盡快給出一個答復。但后來也沒有就稅款的大幅上漲和代理費的問題給予確切的解釋。只是說代理費很多地方都在收,而且是需要雙方簽訂協議,沒有簽協議的,那應該也要有個口頭協議。
就此問題,記者撥打了地稅專線12366進行咨詢。得到的答復是這樣的:“這個問題不在我們管轄范圍,你應當向你們臨清當地的地稅局反映。你們當地什么情況我們不清楚。”
隨后記者又以經商業戶的身份致電聊城市地稅局征管科王科長。以下是記者和王科長的對話。
記者:“王科長你好,我是外地來臨清做生意的,在XX路上開了一家中型飯店,就是我每月去地稅所繳費的時候,他們還要征收10%的代理費是怎么回事啊?這個可不可以不交呢?這個費用收的合理嗎?”
王科長:“這個收費原則上是不合理的,聊城其他縣都取消了,就臨清縣還一直延續下去。我們地稅局下面有一個注冊的事務所,代理費是他們負責征收的。事務所是一個中介機構。和地稅局是分離的,一般繳納代理費需要個體戶和事務所之間簽訂協議,由事務所提供服務后才可以征收代理費。代理費主要是用于補充辦公經費的不足。”
在電話了解完之后,記者又來到臨清縣地稅局。在表明來意后,記者就上述疑問向主管領導進行了咨詢。主管業務的崔副局長回答說;“這個中介機構的全稱為興利稅務事務所有限公司,它是一個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機關,和地稅部門互不干涉。都是在事務所和個體戶協商自愿的情況下開始征收。這個代理費不是我們地稅局在收。”
但據記者了解,所有的商戶們沒有一家自愿跟這家事務所簽訂所謂的服務協議,實際上也沒有一家簽訂了服務協議。所交的10%代理費都是在地稅大廳交稅時一起交納。只是代理費發票上蓋的公章是興利稅務事務所有限公司。這就是所謂的“代理服務”。當然,這個代理費是不用上交國庫的,都屬這家事務所的收入。這就不禁讓人生疑:為什么多此一舉讓這家中介機構去代理稅收呢?是地稅局的人手不夠嗎?所收的代理費到底進了誰的腰包?
規范收費勢在必行
清市位于山東省西北部,漳衛河與古運河交匯處,與河北省隔河相望,是山東西進、晉冀東出的重要門戶,是京九鐵路自北向南進入山東省的第一站。全市版圖面積950平方公里,總人口73.6萬,城市建成區面積2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萬。現轄9鎮、3鄉、4個街道辦事處,600個村居。是山東省歷史文化名城,是京劇之鄉、書畫之鄉、武術之鄉、軸承之鄉、醬菜之鄉、蠟染之鄉、棉紡織名城,商業十分發達。
然而,這個莫名其妙的代理費已經在當地經營商戶引起了公憤。他們紛紛在問:其它縣市都取消了,為什么臨清還在收?試問是誰賦予當地稅務機關如此的權利?
在臨清地稅局的大門,記者看到了這樣三句話:“定好位,收好稅,帶好隊”。不知道這簡單的九個字是對當地地稅部門工作的總結,還是一句響亮的口號。不過,記者希望這是實實在在的行動。按國家有關政策法規收稅應當是每個稅務機關要遵循基本原則。這個巧立名目的“代理費”實在讓人生疑。我們希望相關部門重視起來,能夠盡快解開這個“謎團”,為當地經濟建設提供一個寬松的環境。我們將繼續關注此事的進展情況。 (購物導報記者 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