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老戰士節衣縮食20多年資助萬名貧困生
中新網無錫5月18日電 (何基剛 楊兆文)無錫市首屆“十大慈善公益人物”秦洪27年來,共籌款100多萬元,救助了10000多名孩子,幫助解決了他們家庭的困難。
秦洪出生于山東日照農村,14歲就參加了新四軍,參加過孟良崮戰役、淮海戰役、攻打濟南、開封等戰斗。從軍十幾年,她多次立功受獎。1958年,秦洪轉業到無錫,離休前擔任無錫市中藥廠黨支部書記。1984年離休后,她一直為無錫、四川、青海、東北三省、山東、江西、陜西延安和安徽大別山老區的失學孩子重返校園而奔忙。
秦洪離休后的一天,中央電視臺播出一條四川省一位山村女教師半年沒有領到工資,為了不讓學生輟學,她拿出生活費資助學生,自己吃糠咽菜過日子的新聞。
感人的畫面使秦洪落淚了。第二天,她把300元錢寄到四川這所學校。半個月后,就收到6個小朋友的聯名回信:“山里的女娃被人看不起,而您把我們看作是花朵,半年的學費解決了,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成為有用的人才。”這封回信給秦洪很大的震動:300元就可以解決6個孩子半年的學費。從此,秦洪全身心地投入到希望工程。她從每月工資中拿出幾千元,加上晚輩給的“孝敬錢”,一年可以幫助上百名貧困學生的學費。
秦洪對需要幫助的人是這樣慷慨,對自己卻是能省則省。20年來,她從未買過一件新衣服,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女兒和兒媳的衣服改做的,吃的菜都是菜場的落市菜。當得知秦洪的善舉后,賣菜的老鄉們被感動了,他們表示也要幫助秦洪支持希望工程。
秦洪用“螞蟻啃骨頭”的辦法逢人就宣傳希望工程。很快,在她的周圍就聚集了一大批希望工程的熱心者。
捐的錢逐漸多了起來,秦洪為了管好這些錢,主動請銀行工作人員幫助管理,收多少、支多少,記得清楚明白,對救助對象的審核都通過集體討論來決定,做到民主、公開、公正。
秦洪的善舉感動了很多人,有老紅軍夫婦、新四軍老戰士、黨政機關工作人員、臺胞姐弟、海外留學生等,甚至還出現全家人一齊義捐和孤獨老人接力捐助。一位叫陳淑英的老人看到秦洪的愛心事跡后,很受感動,就動員3個兒子,每人每年把給她的“養老錢”捐給希望工程。有人瞞著家里“偷偷地”捐出了生活費;有人節衣縮食捐來了退休金;甚至還有幾次新婚夫妻捐出了“喜錢”和學生捐出了“壓歲錢”。
在無錫市濱湖區的一次慈善人物表彰會上,秦洪和她的女兒秦玉君同時登臺領獎。一時間,母女同臺領獎的佳話傳遍了大街小巷。幾年前,秦玉君在離異、重病和下崗的情況下,化名給廣西漓江孤兒院捐助5000元后,又捐助300元給無錫一位失去雙親的劉康穎小朋友上學。劉康穎和她的學校苦苦尋找大恩人。直到兩年后,秦玉君再次化名為劉康穎捐寄19件衣物時,才被細心的郵局工作人員“捉”住。
2008年南方雪災發生后,秦洪母女倆又聯系紅豆集團為青海玉樹、藏南兩個自治州的少數民族孩子捐去了3000多件御寒衣物。截止目前,秦洪周圍編織起了800多人的義工捐款隊伍網絡,先后為10000多名大、中、小學生送去關懷,也為這些困難的家庭送去了希望和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