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大學10名“麻袋哥”收廢品賣錢資助藏童
10名“麻袋哥”收廢品賣錢資助藏童
同班11名揚大女生也當起知心姐姐,定期寫信打電話與孩子交流
新學期開始這些天,揚州大學文匯路校區的學生公寓里,經常出現幾個奇怪的大學生,每到周末中午都會背著一個空空的大麻袋,里面裝滿了從各宿舍收集來的廢舊紙張、過期書籍和喝過飲料用剩的瓶子。昨日,記者調查發現,活躍的這批“麻袋哥”共有10人,全部來自揚州大學,挨個宿舍收廢品。到9月10日他們收的廢品已賣掉600多元,其中500元已被寄給了西藏拉薩的一名學童。
10個男生周末挨個宿舍收廢品
說起收廢品這事兒,揚大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生物工程系的班長陳晟講了一大堆。去年剛進揚大時,他和同學們就聽說,盡管國家對西藏的教育很照顧,但藏區一些兒童上學比較困難,有的時常面臨輟學的威脅,那時就想為這些孩子做點兒什么。
“巧的是,今年揚州大學團委的居老師到藏區掛職,借這個機會,我就發動全班同學行動起來,在居老師的介紹下,聯系援助拉薩市城關區小學的一名貧困兒童。”這個想法得到全班同學和學院團委楊晶老師的支持。
8月25日新學期開學,陳晟就和同學們開始了“拾荒生涯”,背著麻袋進宿舍“拾荒”,但起初還有點不好意思,是硬著頭皮向其他院系的同學開口的,“后面就順當了,心理上也沒啥障礙了。”那段時間,陸續有新生報到,垃圾較多,他們幾乎每天都進一次宿舍;9月后改為每周末一次,涉及范圍以揚州大學東4棟學生公寓為中心,遍及整個文匯路校區。當然,女生宿舍也不放過,這由該班部分女生負責。
據了解,陳晟所在的班級有21名同學,每人都參加了援藏行動,其中10名男生都做了“麻袋哥”。 因為自己第一次收廢品時陳晟用的是從家鄉鹽城帶來的粗布麻袋,所以很多同學戲稱他為“麻袋班長”,所在的班級也被稱為“麻袋班”。后來全班都加入這一行動,麻袋不夠用了,有時就用尼龍袋替代。“麻袋哥”們把廢品收回來當天,陳晟就會把這些東西賣到廢品收購站。到9月10日,他們已在校區完成五次大范圍的收集,現在募集到善款600余元。
陳晟說,他們打算每月至少給援助的藏區學童200元,一年資助2000元,如果資金不夠就從班費和獎學金里拿出一部分,第一批善款500元已寄往拉薩市城關區小學的居老師那兒,由居老師轉交給受助的學童。
11名女生輪流充當“知心姐姐”
就在“麻袋哥”們穿梭于每棟學生公寓的時候,班級另外11名女生也沒閑著,她們除了客串幫著“麻袋哥”們進女生宿舍收集廢品外,還組建了一個“精神基金會”,為藏區的貧困孩子提供精神援助。
記者了解到,這個“精神基金會”的原則是班級每個人都參與,每個同學都要定期以寫信、發郵件、通電話等形式,與受助的孩子交流學習和生活狀況,現在已經成立“知心姐姐電話組”、“郵件書信組”和“藏區城關小學動態組”,同時關注同一個藏區孩子,提供精神服務,每學期的相互溝通聯系最低不會低于五次。
該班團支書王銀銀是此次援助藏童行動的主要策劃人之一。她告訴記者,“知心姐姐組”主要任務是給藏族貧困學童帶來精神的激勵,以確保他們的心理健康成長。“知心姐姐組”每個月從班里選出兩名女生與藏族學童交流,解決他們在生活學習等方面的困惑,送上溫馨的祝福和熱切的鼓勵。
王銀銀說,目前主要通過居老師和拉薩城關區小學聯系,精神基金也在試行階段,10月初正式投入工作,到時每周都會有專門的“知心姐姐”與小朋友溝通交流。
愛心傳遞讓“格桑花兒連年開”
中秋節到來之前,班級女生們為援助的藏區學童準備了月餅,在前些日子已經與第一批捐款一起寄往拉薩,估計這一兩天內藏區小朋友就會收到禮物。“買月餅的錢除了'麻袋哥'們的努力外,學院團委楊老師也捐助了200元。”
9月8日晚,陳晟和全班同學與學院學生會舉行了一場中秋慈善義演活動,宣傳他們的援助藏區貧困學童的計劃,到場大學生自愿捐助,當晚募集到300多元。這些天,王銀銀和全班女生也在忙著折紙鶴,準備在國慶節前寄給藏區的困難學童,鼓勵他們健康成長。陳晟說,現在對西藏困難學童的援助才剛剛開始,以后的愛心路會遇到很多困難,但“我相信,即使我們畢業了,也會一直關心這個班級援藏慈善基金,而且肯定會有其他同學接手,繼續做下去。”連日來,揚州大學很多學院準備和藏區學校開展“1+1”共建活動(即一個團支部結對資助一名藏區困難學生),“相信我們的力量一定會越來越壯大,把這份愛心傳遞下去,讓美麗的格桑花永遠開不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