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因父親去世狀告自己醫院 稱理解“醫鬧”
■經司法鑒定,常州二院存在過錯,應承擔部分責任。院方對此表示認可
■原告拒絕調解,她希望判決能讓部分醫生警醒,能對病人更負責任
“一邊是我的父親,我的家人,一邊是我的同事,我的領導。你說讓我怎么辦?”作為常州第二人民醫院(以下簡稱“常州二院”)的一名醫生,邵潔一度非常糾結。但是,最終,她一紙訴狀狀告自己所在的醫院,為逝去的父親討個公道。
昨天,該案在常州天寧區法院開審,庭審結束前,邵潔再次予以拒絕調解,“請求法院直接宣判。”
離奇去世
手術還沒做,人就沒了
院方一度堅稱無過錯
疑點:當事醫生將父親轉成一級護理后,為何沒有一條護理記錄
噩耗:
父親在自己醫院去世
到今年,邵潔已在常州二院工作27年。如果不是3月3日早上6點多鐘的那個電話,她還會像以往那樣按部就班地上下班。
那天早上6點23分,邵潔的手機突然響起。電話是醫院病區主任打來的,一看到這個號碼,她頓時有了不祥之感。
“你父親沒有生命特征了,我們還在搶救,你趕緊過來。”聽完這句話,邵潔腦子里嗡的一下,人差點摔倒在地。很快,丈夫駕車以最快的速度將邵潔送到醫院。路上,邵潔又緊急通知了弟弟和妹妹。
十幾分鐘后,一大家子都趕到了醫院,此時,搶救工作已基本結束,病區主任來到邵潔面前,“很抱歉,我們已盡力了。”
面對這個結果,邵潔只能以淚洗面。她的弟弟和妹妹,當即就與醫生吵了起來,他們不明白的是,父親因為“急性膽囊炎、膽囊結石”住院等待手術,這手術還沒做,人怎么就沒了?
疑點:
護理記錄為什么缺失
邵潔父親邵元度,72歲。今年2月28日,因為突發性右上腹疼痛,老人來到常州二院診治。出門前,邵元度還開玩笑地跟老伴說,老大(即大女兒邵潔)在那個醫院,去那邊看病放心。
入院后,醫生診斷其為“急性膽囊炎、膽囊結石”,在醫生安排下,準備手術。其間,考慮到老人年齡較大,有糖尿病、腦梗塞病史,醫生提出在醫院住院休養幾天,等身體狀況好點再手術。
3月2日,也就是入院的第三天下午,邵元度再次出現腹痛,醫生為其兩次注射消旋山莨菪堿。當晚,邵元度繼續住院觀察。
“父親自理能力很強,當晚在他的要求下,家人都回家休息,沒有陪護。”邵潔說,但怎么都沒想到……
邵潔家人在查看父親逝世前的病診記錄時,意外發現,2日晚上12時,醫生將邵元度的護理級別由普通護理直接升級為一級護理。但是,在護士的護理記錄上,一直到次日早上6點鐘,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卻沒有一條巡查護理記錄。
“按照分級護理制度,對一級護理的患者,要確保每30分鐘巡視一次病房。”邵潔對于這個制度一清二楚,在她看來,如果有護理,如果及時通知醫生搶救,絕對不是現在這個結果。
傷心:
院方一句安慰都沒有
按照搶救記錄顯示,3月3日晨6點鐘,醫生檢查病人時,發現邵元度“呼之不應,無自主呼吸,瞳孔散大直徑7mm,光反應消失”,經搶救無效后,7點鐘,醫生宣布其死亡。至于死亡原因,二院醫生在病例討論時,推測可能系“膽囊大,張力高,引起膽心反射導致患者猝死”。
作為醫院的醫生,邵潔面對的,一邊是自己的同事和領導,一邊則是自己的父親和家人,她最初希望院方能積極調查,拿出一份令人信服的結論,還父親一個公道,給家人一個說法。
但是,年逾七旬的母親甘菊清幾次到醫院詢問進展,卻沒有任何答復。院方以醫生在診治和搶救過程中不存在過錯為由,希望甘菊清放棄討要說法的舉動。甘菊清說,曾經有一位副院長明確告訴她,想要錢,可以去法院,否則,醫院不會賠償一分錢。
“看著年邁的母親在醫院孤立無援,我心里非常難受。”邵潔說,在這種情況下,她還是盡量克制自己的情緒,配合家人將父親的遺體火化、送葬。但是,讓邵潔沒想到的是,醫院的工會也跟著“消失”了,“不僅沒有送一個花圈,甚至連句安慰的話都沒有”。院方的“冷漠”和“躲避”,最終讓邵潔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