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環衛工9年同掃一條街 為省錢住立交橋下
梁光梅看到記者大哭起來,她很少在丈夫面前這樣哭
快報記者 顧煒 攝
南京秦淮區晨光立交橋下,有一棟兩層樓的臨時住宅,在二樓一間不足6平米的小房子里,環衛工王華斜靠在床上,兩眼茫然,臉色灰白。一個月前,這個46歲的中年人被確診患有白血病。“路都被堵死了,只剩下死路一條,活一天算一天吧。”王華說著說著,眼淚、鼻涕一起淌了下來,但他并沒有去擦,眼里透出絕望。
簡陋的家
6平方米的小房間透著風
王華的家位于雨花路附近的晨光立交橋下,左邊是公共廁所,右邊黑黢黢的門洞就是他家的“單元門”。拂開門洞里晾曬的衣服,沿著兩米高的梯子爬上去,就到了家門口。二樓的房間很低,只有1米6。記者一進門,王華的妻子梁光梅就撲通一聲跪了下來,“謝謝你們這些好心人來看我們。”扶起梁光梅坐下后,她又大哭了好一會。梁光梅說,自己已經好久沒敢在丈夫面前這樣哭過了,每次都是躲在樓下的角落里偷偷哭,哭完了再上去照顧丈夫。
見記者到來,王華特意將家里一白一黃兩個燈泡全部打開,讓這個終年見不到陽光的屋子多了點亮光。這間不足6平米的房子里塞著兩張床、一個五斗櫥、一個冰箱和一個電視機,房頂上還拉著六七條線,有的連著燈泡,有的用來掛衣服、毛巾等。梁光梅說,除了冰箱是在商場買的,有的東西是從收廢品的人那兒買的二手貨,有的是街坊鄰居送的。房子的頂就是橋面,梁光梅時不時走上前,將塞在橋面縫隙處的破布重新塞緊。墻是木板的,裂縫處嗖嗖透著風。
梁光梅說,剛來南京時,她和王華在別的地方租房,每個月要300多,夫妻倆舍不得,5年前搬來了這里,“這里一個月24元,加上電費,就100元左右。”本想著自己省吃儉用,能讓家鄉的孩子和父母過上好日子,但是,丈夫突如其來的癌癥,瞬間擊垮了這對老實巴交的夫妻,讓他們陷入了絕望。
打拼經歷
為了孩子,夫妻倆當環衛工
王華和梁光梅是安徽泗縣人,家里有七八畝地,靠種蔬菜和黃豆賣錢。這對夫妻雖然沒什么文化,卻下定決心要讓4個孩子多認幾個字,雖然家里條件不寬裕,夫妻倆卻把3個女兒、1個兒子都送進了學校,“就算我們要飯吃,也得供他們讀書。”王華說。可是,4個孩子的學費遠遠超出了夫妻倆種田的收入。2002年,再也無力支付學費的他們決定到南京打工賺錢,并將4個孩子托付給了王華的父親。到了南京,兩人看到街上有掃馬路的,就上前問了句是否缺人,恰逢秦淮區環衛所招人,于是兩人就留了下來。從此,夫妻二人共同負責應天大街的保潔,一人掃一半的路,一干就是9年。
環衛工每月的工資是1200元,加起來,夫妻倆每月有2400元進賬。房租、電費和買菜一共要花去1000元左右,王華和梁光梅給自己留個兩三百,剩下的1000多元全部寄回老家,給父母及正在上高中的兒子做生活費。由于家里條件不好,3個女兒都很懂事,初中畢業后就在南京和昆山打工,為王華夫婦減輕了不少負擔。
日子雖然清苦,但夫妻倆卻覺得很有盼頭,二女兒剛剛結婚了,不久他們就能抱上孫子;兒子功課也不錯,應該可以考上大學。王華和梁光梅覺得他們這樣吃苦值了。可是,命運跟他們開了一個大玩笑。
突遭不幸
丈夫患白血病,妻子扛重擔
從今年四五月起,王華就覺得渾身沒勁,他總以為是工作辛苦所致,沒有當回事。從10月份開始,他感覺心口發悶,在胸前摸到一個手掌大小的腫塊。梁光梅知道后并沒有特別在意。但這個腫塊卻讓王華感到不安,10月27日,他去南京市第一醫院檢查,醫生告訴他得了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此外,他的右邊肋骨下方還長了12顆血管瘤。
聽完醫生的話,王華的腦子轟地就炸開了,腿軟得走不動路。他掏出手機給妻子打了個電話,正在大街上掃地的梁光梅聽到丈夫的聲音在顫抖,“醫生說我要搶救,要馬上住院,做化療。”梁光梅一屁股坐在了路牙上,路過的同事用電動車將她送到了醫院。醫生告訴他們,王華的情況需要馬上住院,先要交付一期的治療費用一萬元。王華當天去醫院,身上只帶了300元,一番檢查下來已經所剩無幾,梁光梅也身無分文,兩人只好先回家。
第二天天一亮,梁光梅帶著丈夫到南京市軍區總院檢查,得到的是相同結果。之后又跑到天津的一家醫院,檢查結果仍是白血病。得病之后的王華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無奈之下,他只好辭了環衛所的工作,家里的收入一下子少了一半,重擔一下子壓到了梁光梅身上。這一個月來,她每天早上4點多起床,一直干到傍晚5點,中午一個半小時的休息時間回家照顧丈夫。她還上起了夜班,從晚上7點上到10點半,11點才能到家,簡單洗漱后倒頭便睡,第二天4點繼續早起干活。
他們的愿望
9年春節沒回家
今年想回去過年
可是,一個月1500元的收入是絕對填補不了癌癥病人的花費的,王華問了一下,如果吃比較好的藥,一年得花7.2萬元,“兒子讀書還要兩三萬,這一年10萬我們怎么出得起。”他說,現在他就吃的是一種70多元的“孬藥”,然后每隔一天去附近衛生所打兩塊錢的針,去大醫院打一次要十幾塊,他付不起。
得知老員工王華生病,秦淮區環衛所的員工為他捐款,共募集到15490元,這筆錢成了王華的救命錢。下面該怎么辦,梁光梅還沒有想過。9年來她和丈夫省了又省,連衣服都沒給自己買過一件,身上穿的衣服、鞋子,都是同事和好心街坊鄰居給的,他們唯一的心愿就是能照顧好幾位老人、能供兒子上大學,可如今看來,這些愿望都成了奢望。
梁光梅說,每到大年初一,環衛所都會給員工發一個100元的紅包。為了這200塊錢,9年來,王華和梁光梅沒有回家鄉過一個春節。可是這次,王華卻改變了主意。“一生病,就想回家了。”王華的眼淚從凹陷的臉頰上滑下來,“不放心兒子和老人,過了這次,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跟他們一起過年了。”王華泣不成聲地說。為了不讓老人擔心、為了不影響兒子上學,王華至今沒有將自己得病的事告訴他們。
臨走時,梁光梅送記者出門,她在丈夫面前硬撐的堅強此時已經土崩瓦解,“做個骨髓移植起碼要四五十萬,我怎么有錢讓他瞧這病。”她埋著頭,拼命地搓著雙手,一直重復著,“這病怎么會落我家來……”可絕望和悲傷不能換來米和藥,梁光梅很快收起難過的情緒,她抹把臉,朝記者揮了揮手,轉身拉過保潔車,往要清掃的街道走去,她的背影逐漸消失在黃昏穿梭的車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