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患重病村民捐4千 放棄手術其父挨家還錢
患重病要骨髓移植,村民積極捐款救助
古積華:有些東西,跟生命一樣重要
紅網瀏陽站12月24日訊(分站記者 李丹 梁露)“這點錢,你們就留著買點營養品吃吧!”昨日,在三口鎮華湘村白屋組,村民謝良新和來“還錢”的老人古光榮,為100元推來推去——一個不肯收,一個執意要還。
實際上,這樣的場面,古光榮已經重復了近70次——他走村串戶,將4255元錢一一還到村鄰手中。
那么,他為什么要“還”這么多次錢?還錢背后,又有著怎樣的初衷呢?要弄清其中的緣由,這還得從今年5月開始講起。
兒子需骨髓移植父親挨家挨戶去籌錢
今年5月,古光榮41歲的兒子古積華被查出身患骨髓增生癥(白血病前期)。醫生告訴他們必須進行骨髓移植手術,如果在親屬中能配對成功,至少也得準備30萬元手術費。
這個消息既給一家人帶來一點希望,又讓這個農村家庭陷入困境——30萬,一時間該如何籌集?
此時,兒子尚在醫院,65歲的父親想到向村鄰尋求幫助。
“把事情一講,好心的鄰居一句話都不說,就你一百我五十的捐錢出來。有的村民白天沒在家,知曉后晚上還將錢送過來!惫殴鈽s說。
三天時間,便在村鄰間籌集了4255元善款,古積華特意買了一個本子,將捐款一一記錄。
兒子放棄手術父親將善款還給村鄰
半年之后,古光榮怎么也沒有想到,他要再一次登上這些好心鄰居的家門。不過這次,他是去還錢。
原來,由于骨髓只和自己12歲的女兒配型,成功率不足30%;再加上手術費用確實不夠,今年6月古積華已經決定放棄手術。11月,因為錯過做手術的最佳時期,古積華的病情惡化,再次住院時便被確診為急性白血病。
在接受了一個療程的化療后,病情不見好轉,還出現嚴重的嘔吐、難以進食現象,醫生建議古積華回家休息。
“既然我沒有動手術,村民們捐的那些錢,理應還給他們。”回到家中,古積華對家人說出了這一想法。
“我們當時都不理解他,他的病不能就這樣放棄治療,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古積華的妻子周亞紅說。
但是,一家人都沒有拗過他。于是,老父親古光榮便一家一家去還錢。
“有些東西,跟生命一樣重要”
“古積華這孩子就是太正直,太誠信!痹诖迕裱壑,古積華就是一個這樣的人,一旦主意打定,什么人也勸不了。有這樣的性格特點,村民便不難理解他的還錢舉動。12月20日,一個稍帶寒意的日子。坐在記者眼前的古積華,由于臉龐瘦削,眼睛特別突出。身體虛弱,裝有木炭的烤箱一直沒有離他手。
說到“還錢”一事,古積華的眼中掠過一絲亮光,語氣顯得輕松了不少:“這些錢是村民給的,是給我動手術用的。現在手術沒有做,這些錢肯定要還給大家。”
這些錢雖然不多,但對于需要錢治病的古家而言,無疑很重要。對此,古積華沉思了一下,簡短的語句擲地有聲:有些東西,跟生命一樣重要。
簡短的語句中,透露的那種堅定,讓人敬畏。(獎勵線索提供人李先生話費50元)
■記者手記
4255元,用生命對待誠信
采訪古積華的過程,心情不輕松。這樣年紀的男子,原本正應英氣風發,是家庭頂梁柱的時候。但是,無情的疾病,已剝奪了他履行家庭責任的權利;
而看到古光榮緊緊攥著賬本的手,心情更加不輕松——65歲的年紀,原本是看到兒子成家立業,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但是,無情的疾病,已讓這雙久經風霜、被歲月磨得皮膚開裂的手,添了一道更深的裂縫。
于是,我也能接著想象出,在現實面前,這一家人應該會害怕——他們一定會擔心,熟悉的生命在哪一天就會突然離開。
但是,在害怕面前,他們依然選擇了坦蕩與擔當——從村鄰處籌集來的錢,該用來做什么就做什么。如果沒有做,就要將這些錢原數返還。
這讓我聯想起了今年6月下旬的“郭美美事件”——由于此事,引發了社會公眾對慈善機構的懷疑,隨后社會捐款數以及慈善組織捐贈數額均出現銳減現象。而對照古積華的“還錢”行為,我想,在慈善捐贈“欠熱情”的今天,社會需要更多誠信而固執的“古積華”。
4255元,在古積華這里,我讀到的是,生命丈量誠信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