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不再是“鐵飯碗” 專家吁公眾理性對待
中國青年報訊 近日,江蘇省溧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一則公告出現在媒體上。公告中,溧陽市交通局公務員陳彪因長期不上班而被辭退。另據媒體報道,5年來江蘇全省共有2000余名公務員受到處分,200人被辭退。
與此同時,在前不久結束的2012年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筆試中,17941個招錄職位,共吸引了報名考生約97萬人。
為何這么多年輕人熱衷于當公務員?面對激烈的競爭壓力,公眾應當如何理性對待公務員職業?近日,中國青年報記者就相關話題專訪了任文碩。
聘任制將讓公務員“有進有出”
中國青年報:目前,很多地區都在嘗試公務員聘任制。這一制度的發展狀況如何?
任文碩:目前,在上海、深圳等地已經進行了部分聘任制試點。比如,上海的執法類公務員中就有部分崗位是聘任制。公務員考錄制度的變化將直接影響我國行政工作人員的來源、選拔機制,進而影響整個國家機器的運行態勢。僅停留在試點階段是出于謹慎考慮。任何一項新制度大面積推開一定會遇到各種問題,不可能一經面世就完美無缺。公務員聘任制也是如此。在小范圍內試點聘任制,是為了給制度的發展、完善提供緩沖時間。在試點中發現成功經驗和出現的問題,及時修正,有利于政策正式出臺。
中國青年報:您認為公務員聘任制是未來改革的一大趨勢嗎?
任文碩:我認為是。這些年來,我國公務員隊伍的管理模式一直在變化。從國家長遠發展、公務員隊伍整體建設的角度考慮,“有進無出”不利于激發行政管理者的活力。因此,通過聘任制的競爭機制激發公務員隊伍的思想活力、工作激情是國家發展的需要。
目前,公務員招錄中比較受質疑的仍然是流出率低的現象。流入渠道即錄用過程公眾是看得見的,但是流出渠道是看不見的。公務員被辭退的現象是很少見的。即使發生了,也大多因為個人受到處分、工作中違反規范等原因。因為管理考核不合格被辭退者則少之又少。這樣一來,公務員這一職業就成了很多人眼中的“鐵飯碗”,成了一勞永逸的理想職業。
但在聘任制的操作過程中,人員的流入和流出都是敞開的。你工作表現好就留下來,表現不好就被辭退。引入競爭機制更有利于為公務員隊伍輸送新鮮的血液。但這一制度需要謹慎地推進。公務員群體的本質是國家公職人員,因此對其選拔和管理不能完全進行市場化操作。我覺得未來最可能的模式是尋找一個良好的比例:即在合適的崗位配備合適數量的聘任制人員。既不影響公務員團隊和國家的整體穩定性,又能注入競爭意識,這才是聘任制應當達到的目的。
中國青年報:聘任制的引入對廣大考生有何指導意義?
任文碩:抱著一勞永逸、一畢業就找個終身“鐵飯碗”心態的考生必須調整一下思路了。考生對于公務員隊伍的未來改革、發展趨勢應當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國家政策從最初制定到最終傳導至公眾,必然會有時間的滯后。但既然已經預計到大趨勢的存在,很多考生就必須重新考量:我是否能適合這一職業?我是否打算將公務員作為自己的終身職業?
公眾需理性對待“公務員熱”
中國青年報:近年來圍繞著公務員考試最主要的關鍵詞就是“報考熱”。您怎樣看待這一社會現象的成因?您認為考生應當如何理性看待公務員考試?
任文碩:“公務員熱”的成因主要有幾點:公務員職業穩定、收入可觀以及官本位文化。
站在國家發展的宏觀層面,“報考熱”確實為政府部門提供了大批優秀人才。有大量的報考者,才有可供挑選的龐大基數。這是考錄制度極為重要的積極意義之一。人才的引入為公務員隊伍帶來了新鮮面貌和創新活力。
近年來,多次世界范圍內的金融危機來襲時,對我國的負面影響都在可控制的范圍內。如果反向推理我們就會發現,這說明國家機器運轉良好,國家運轉良好則說明政策的制定良好,進而說明,政策的制定者、執行者即公務員隊伍整體而言是優秀的。對于整個國家而言,競爭激烈是好事。當年,新加坡正是依靠公務員考錄制度,選拔了大量優秀人才,短期內得以飛速發展。
但是從客觀而言,“報考熱”對考生個人不是件好事,因為每個個體考取的可能性降低了。
因此,面對激烈的競爭,我建議考生首先應對公務員管理制度和職業特點有一個基本認識,進而再判斷自己是否適合從事這一職業。近兩年來,公務員招考制度發生很大的變化。以國家公務員考試為例,報考職位中除個別專業技術類職位是面對應屆生之外都需要有基層經歷。要求有基層經歷旨在引導廣大應屆生不應總向上看,而應向基層看,更多地了解國情、體恤民生。這正是在引導報考者以理性的態度對待公務員的職業生涯。
應屆生在報考公務員前,如果有機會在政府機構、社會管理部門實習,是非常有意義的。這段歷練,有助于令他們迅速進入角色,了解公務員的工作狀態和辦事風格。
還有就是應當理性對待考試結果。目前公務員的平均考錄比是很低的。因此,廣大考生應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多留幾個職業選擇。在報考時,很多人都愿意選擇門檻低的職位,認為這樣被錄取的可能性更大。但事實上,門檻低的職位報考者往往眾多,考生同質化嚴重,因此實際考試中難度反而更大。所以,我建議考生應當選擇更適合自己性格、專業的職位,不要盲目貪“低”。
中國青年報:對于選擇公務員這一職業,您認為公眾應當如何理性對待?
任文碩:長期以來,公眾對公務員這一職業存在很多誤解。比如,很多人認為公務員就是坐在辦公室整整文件。但事實上,公務員職位中有60%以上是屬于行政執法類的窗口崗位。這就意味著,工作人員是需要在一線與公眾打交道的:比如接待信訪、解決糾紛等。所以,如果有的人是抱著養尊處優的態度進入這一行業,心理落差往往會非常大。
另外,應考慮個人的性格和心態是否適合這一職業。公務員需要有平常心和服務意識。尤其在當下,網絡資訊異常發達,公務員的一言一行都要接受公眾、媒體的監督。手中的公權力意味著肩上的責任和百姓的期許。因此這一職業的工作壓力并不小。
中國青年報:目前,我國的公務員考錄制度發展水平如何?
任文碩:我國公務員考錄制度在國內外都得到了廣泛認可。
在國內,公務員考錄制度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得到了認可。公務員考試被稱為“玻璃房子里的戰斗”。雖然也曾有極個別負面事件出現,但民眾對招考制度的滿意度還是很高的。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2010年做過一項調查:讓公眾對公務員薪酬、獎懲、退休、晉升、考錄等方面打分。最終民調結果顯示,考錄制度的滿意度最高。
中國青年報:目前公務員考錄制度中還有何需要改善之處?
任文碩:目前我國公務員考錄制度仍未采用分類招考。也就是說,綜合管理、行政執法、專業技術這三種不同類別的公務員是通過統一試卷考錄的。這樣操作存在一些弊端。不同類別的公務員團隊對技能和素質的要求差別很大。比如綜合管理類,更需要考生具備管理能力;專業技術類是傾向于對專業知識的考察;行政執法類更強調對政策的把握和應變能力。
在這樣的背景下,以統一的標準選拔會造成甄選結果的不準確。未來,在甄選的技術操作上仍有待完善。但瑕不掩瑜,公務員考錄制度仍不失為一項優秀的人才選拔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