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歲母親5年間為患血液病兒子獻血近2萬毫升
徐炎枝和兒子在一起
因為有一個患有再生障礙性貧血的兒子,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和其他病人能夠及時用血,一位母親成了堅定的義務獻血者。
從2007年至今,46歲的她已經無償獻出24個單位的血小板,相當于近2萬毫升鮮血。記者 邢進 通訊員 陳錦屏/文 記者 白韜/圖
兒子大口吐血患了怪病
46歲的徐炎枝家住新密市青屏街,她原本有一個幸福的四口之家。
一雙兒女爭氣,學習成績都很好,夫妻二人辛勤操勞,一心一意培養孩子上學。
11年前,兒子李中陽患了再生障礙性貧血后,把這個家庭的生活軌跡完全打亂了。
2001年, 13歲的李中陽頻繁流鼻血,父母以為孩子學習緊張,在村衛生所做了治療。但孩子鼻血流得越來越厲害,后來發展到大口吐血。
到醫院檢查后,醫生說,孩子患的是血液病。確切地說,是再生障礙性貧血,也就是說,孩子的造血系統出了問題,生產不出正常的血細胞,不能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
聽到醫生的話,父母當時就蒙了。從此以后,他們開始了漫長的求醫路。
母親獻出寶貴的血小板
由于孩子經常出血,需要不斷輸血,但是,因為血源緊張,常常會影響治療。
父母想出一個辦法,自己義務獻血,來保障自己的孩子和其他人用血。
在獻血前體檢時,發現中陽父親身體條件不太好,他獻了兩次血,就由母親擔當起義務獻血的責任。
徐炎枝獻的是血小板,一個單位的血小板相當于800毫升鮮血,她每次要獻2個單位的血小板,至今,她已獻出24個單位血小板,相當于19200毫升獻血,平均每年獻血3840毫升。
這位母親說:“醫生說我太瘦,不能多獻血,但是為了孩子,搭上命我也心甘情愿!”
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血液科主任董秀娟說,醫學上規定獻血小板的時間至少間隔1個月,血小板對于血液科醫生來說,是救治患者生命的有力武器。在搶救病人時,1個治療單位的血小板等同于一個生命。
“我們很欽佩這個母親,從她身上,我們看到了母親的無私和偉大!”
(中原網-鄭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