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投幣箱里假錢花樣多 游戲幣冥幣層出不窮
投幣箱里的東西花樣百出。
投幣箱里的游戲幣。
“現在在公交車的投幣箱里收到的假錢花樣翻新了,最讓人哭笑不得的就是這些‘中國兒童銀行’的錢,看上去和真錢印得差不多,投幣的人一下子就投進去了,駕駛員哪里看得過來!”公交二公司稽查服務部副部長劉媛,昨天在公司的收銀中心向晨報記者展示了大量光怪陸離的假幣,讓人大開眼界。
公交投幣箱中的假幣花樣翻新,冥幣、新臺幣等層出不窮
記者昨天在公交二公司的收銀中心看到,被清點員清除出來的各種假幣按照類別,擺了八個籃子。
最搞笑:玩具幣
“兒童玩具銀行”的錢幣,其實就是將貨幣上的“中國人民銀行”改為了“兒童玩具銀行”,按照紙幣的大小和圖案進行雙面印刷,乍一看就像是一張真錢,不過這張“紙幣”上還有米老鼠等卡通圖案,有的上面還印著“我要做個有錢人”字樣。
這種“錢”,實際上是孩子們過家家的一種道具,拿到市場上去絕對不可能花掉,因為太“假”,但是,在公交車的票箱里面卻不少,“駕駛員停車上下客,要觀察的東西很多,沒法一直盯著投幣箱看,就有人打起了歪主意,用這種玩具錢當真錢投入,有的投10塊錢的玩具錢,還可能等在前門收9塊錢的真錢回去,氣人得很!”
最氣人:冥幣
除了“兒童玩具銀行”的道具錢幣,在公交二公司的收銀中心,晨報記者還看到了更離譜的“錢”,比如用彩色復印機打印的10元錢,也蒙混過關了,此人當時應該還守在前門收別人的真錢。
假錢中,還有讓公交公司最最生氣的冥幣。
最投機:半張錢
紙幣中,除了假錢,也有真錢,不過這些真錢只有半張,也就是將這張錢一分為二,看上去就像是折疊好了的,但實際上只有半張,投幣的時候就投半張,另外半張下次投。
“半張的錢,以前是以1塊錢居多,現在是5塊10塊的都來了,投進去之前還可能對駕駛員晃一下,然后坐等收錢找補。”劉媛說,投半張錢的人肯定是故意而為之的。
最常見:游戲幣
除了紙幣的假幣,還有大量硬幣假幣,雖然現在游戲機幣依然占據了硬幣假幣的半數,但因為現在游戲機幣的價錢普遍上漲為1元了,更多的“冒牌貨幣”被投進了投幣箱中。
最離譜:扣子
晨報記者昨天在公交二公司的收銀中心看到,鐵片、吸鐵石、扣子、鑰匙扣、螺帽、墊圈、鑰匙、鈴鐺等,都被當作了“錢”投入了票箱。
最洋氣:新臺幣
除了這些“冒牌貨”,晨報記者現場還看到了1元錢的新臺幣,如果兌換為人民幣,也就兩角多錢。
還有很多假的1元錢的硬幣,看上去很像是真幣,但是有生銹,銹跡很像是鐵銹,印制粗糙,邊緣模糊,這些就是“正宗”的假幣。
還有一種“假錢”,是將“零錢”折疊成三角形,貌似里面有角幣,但收銀中心拆開一看,里面裝著的竟然是樹葉,或者餐巾紙。
從公交二公司的記錄上看,每天收到的現金有幾十萬元,以最近一天為例,收到的游戲機幣128元,半截幣58元,假幣31元,而由于投入假幣者可能還要守在車門收真錢找補,實際損失更大。
按照市公交集團的測算,我市公交系統每年因為假幣的實際損失達到了上百萬元。
公交二公司表示,今后將讓駕駛員增多對投幣者投幣的視線關照,對投入幣額較大者要求展開投幣,同時公司方面將增派督察員,在車門旁的位子進行督察,減少假幣和冒牌貨幣的投入量。
縱深>
駕駛員能聽出假幣?太難!
電視里,曾有節目表演:老駕駛員能聽出投幣的錢是不是真錢,那現實中的公交駕駛員對于假冒的硬幣,為何聽不出來?
201路開了9年車的駕駛員鄭毅說,電視里那是在絕對安靜的情況下,不分心的情況下去聽的,現實中,車是發動著的,引擎的聲音會干擾聽投幣的聲音,而且在停站的時候,駕駛員得同時注意前門和后門,要分辨假幣真幣,太難,特別是對于紙幣,就更難辨別了,以至于許多東西都會以假亂真。
調查>
“兒童玩具銀行”的錢文具店就能買到
“兒童玩具銀行”的錢,是哪里來的?晨報記者昨天在天新橋一文具店里面,輕易就找到了這樣的“鈔票”。
這家名為“艷露”的文具店里,這種“鈔票”有幾十個花色款式,面額不等,店家告訴記者,這些“錢”有些學生來買,開學后買的人會多些。
這些“錢”1塊錢一疊,一疊10張,如果拿來坐車,至少能省9角錢。
晨報記者在這所學校的門前的一個小攤上,也看到了這種“錢”的售賣。
用假幣最高判刑3年人民銀行將介入調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七十二條,明知是偽造的貨幣而持有、使用,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
重慶華盛達律師事務所律師冷剛昨天對晨報記者說,如果是使用游戲幣、鑰匙圈等坐車,屬于合同履行過程中的欺詐行為,“乘客一上車就相當于與車方簽訂了運載合同,投入冒牌貨幣就算欺詐。”他說,如果使用明知是假幣的假幣,那就可能被追刑責了。
晨報記者昨天將“兒童玩具銀行”等假幣流通的問題告知了中國人民銀行重慶營管部,該部門表示,將讓反假科與公交公司銜接,對這種新的“明知用假”的行為進行調查。
一塊錢的車費故意用假幣,也體現出一種道德的缺失,在一個看似沒有有效監督的箱子面前,個人的行為,面臨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