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世老人留下35萬元存款 銀行尋找其親屬一年

北京晨報訊 巨額存款早已到期,人卻始終未來銀行辦理轉存,也再沒有出現過,而一年多來,銀行從未停止過為這筆35萬“休眠存款”尋親。3月3日,記者了解到,在沈陽盛京銀行中興支行的不懈努力下,這筆“休眠存款”終于被“喚醒”。
存款到期老儲戶卻爽約
盛京銀行中興支行的吳經理告訴記者,這筆存款的主人姓劉,年齡80多歲,已經在該行開戶多年,是他們銀行的老儲戶,過去每隔一兩個月,就會來銀行一次辦理轉存,他為人非常隨和,和不少銀行員工都挺熟,每次來辦理業務都不忘和大伙兒聊上一會兒。
但讓大家奇怪的是,自從2009年8月份辦理完轉存之后,即便多筆存款相繼到期,劉大爺卻再也沒出現過。吳經理表示,這種反常的現象,讓大家有了一種不祥的預感,感覺其中肯定有問題。
巨額存款成“休眠存款”
記者了解到,劉大爺的存款一共有35萬元,分多筆存,其中,最后一筆是2009年8月份存的,存期是一年,按理說,存款到期后儲戶都會馬上來銀行辦理轉存,但劉大爺卻始終未來辦理轉存。“肯定是出了什么事情,要不然老爺子肯定早就來了。”經銀行員工回憶,其實,最后一次來存款時,已經發覺劉大爺的身體變得不太好。因此,銀行方面猜測,劉大爺有可能已經去世了,而家人又對這筆巨額存款不知情,所以才使這筆存款成了“休眠存款”。
記者了解到,在中國,金融機構把這些長期無人提取、儲戶也完全聯系不上的“休眠賬戶”里的錢,稱為“休眠存款”。而由于儲戶眾多,幾乎每家銀行都有類似的“休眠存款”。
家人對這筆存款不知情
吳經理告訴記者,為了“喚醒”這筆“休眠存款”,去年年初,銀行方面開始尋找劉大爺及他的親屬。“尋找主要是通過儲戶預留信息及聯系電話,或者向附近老人打聽,但一直沒聯系上。”最后經過相關部門的幫助,今年2月份,終于與該儲戶的親屬取得聯系。
據該儲戶的親屬透露,儲戶因老年病已經去世,家人對于這筆存款并不知情,想不到銀行能主動找上門,他非常地感謝。記者從銀行了解到,儲戶的家屬辦理完公證手續后,就可以領取回這筆存款。
圖為35萬私房錢找到正主。
■銀行提醒
家人去世后 私房存款咋能取出來
不少人在生活中都有存“私房錢”的習慣,在銀行的存款、到基金公司買的基金等,都不愿意告訴別人,不過萬一遭遇到不測,他們的親友就沒有辦法拿到合法繼承的財產。而能主動找上門的銀行畢竟是少數,那么,作為親人的我們,又該如何主動“喚醒”這些“休眠存款”?
盛京銀行中興支行吳經理介紹,在平時應該將自己基本的資產情況告訴值得信賴的人,如在哪個銀行有存款、密碼等。如果沒來得及交代的話,那么親屬只能挨家銀行去查詢,查詢時需要提供儲戶的死亡證明以及能夠證明雙方親屬關系的證件。如果發現有“休眠存款”的存在,可以憑借存款人的死亡證明、公證處出具一份該筆存款歸屬的繼承證明、繼承人的身份證領取。按國家相關規定,辦理“繼承權公證”時,公證處將按繼承額的2%收取公證費,不足200元時按200元收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