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老人每天捐10元幫助困難民眾 12年未間斷
中國青年報訊 一位70歲的老人,每天堅持捐出10元幫助困難群眾,12年來從未間斷過,被鄉親們親切地稱為“平民慈善家”。他就是家住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楊樓鄉治平村的退休職工張德林。
近日,記者來到張德林的家,舊瓦房中懸掛著“慈善之家”的匾額。這個匾額是今年2月方城縣慈善總會頒發給張德林的。張德林說:“這是對我的鼓勵,其實我做的事情很小,很多人都比我強、比我更好。”
張德林原來是河南省靈寶市地礦隊的一名職工,1994年退休后回到了治平村。家安頓好后,他經常到附近轉轉,與親朋好友和鄰里街坊拉家常、敘親情,還積極參加村里組織的各項活動。
2000年,張德林在一次村里的會議上得知,小邵崗村村民劉石頭和他的母親都是盲人,生活異常艱難,平時做飯都成問題。村里討論如何解決劉家母子的困難時,張德林毫不猶豫地站了出來,承擔起照顧劉家母子的責任。
之后,張德林每天都往劉石頭家跑,把劉家的事當成自家的事來做。劉石頭的母親感動地說:“德林不是親人,是我們的大恩人,下輩子我們娘倆一定要好好報答他。”
治平村支部書記張慶躍說,張德林做了很多這樣的善事。張莊村民張小來是偏癱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由年近七旬的哥哥張大來照顧,哥倆都沒成家,家里也沒有經濟來源,吃穿全靠鄉親接濟。張德林聽說了張小來的情況后,再也放心不下這個家庭,每周都往張小來家跑幾趟,吃藥給錢,吃飯給面,并義務給張小來按摩。
張德林心里有一個照顧困難群眾的“值日表”。今天該上誰家了,該送什么東西了,他都會提前記著,把他們需要的東西準備好。
除了幫助周圍的困難群眾,張德林還經常為災區捐款。汶川大地震發生后,他第一個到村委會捐了600元特殊黨費;玉樹大地震發生后,他又捐了500元特殊黨費。每年村里發動“慈善公益聯合捐助”活動,他也總是主動捐助。
12年來,張德林累計捐款達4萬多元,資助貧困家庭戶和外地孤兒、貧困學生等120多人次。他堅持每天拿出10元幫助周圍的困難群眾。每天10元的“微捐款”,一個月也就300元左右,在一些人看來也許微不足道,但卻占張德林退休金的五分之一,這筆錢在農村可以解決一家柴米油鹽的開銷,可以保障一位孤寡老人的基本生活。
曾有鄰居勸他對自己好點,別太節省,張德林每次都笑著說:“我的日子過得挺好的,每天節省10元錢,并沒有對我的生活有任何影響,況且,比我困難的人還有很多,我只是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有人問張德林的老伴,家里掙些錢不容易,張德林把錢都捐了出去,她怎么想?她回答說:“我相信,好人有好報。”
“我覺得這句話太對了,做了好事之后,自己心情好,不就是一種好報嗎?”張德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