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為旅游披上漂亮嫁衣(圖)

文化為旅游披上漂亮嫁衣
——黔東南苗鄉侗寨見聞
時間:8月24日下午2時30分。
地點:雷山縣郎德上寨。
金黔在線訊 蘆笙場上一圈游客正專心致志觀看村民們表演苗族歌舞。有兩位日本游客一直舉著手里的相機拍個沒完,這對夫妻是由貴州天馬旅行社導游領到郎德來的。通過導游翻譯,男游客小田直美說:“苗族文化豐富多彩,深深的吸引了我。”
記者在游客中還見到一位叫鄧廷琮的81歲老人,他說,他是貴州人,在香港生活了60年,是香港貴州聯誼會會長。這次專門帶了兒子孫子等一家12口人來郎德參觀。他說,“苗族文化是貴州的文化瑰寶,是得天獨厚的資源,這次郎德之行,收獲頗豐。”
郎德寨苗民服飾以長裙為特征,所以又稱為“長裙苗”。在郎德寨除了可以欣賞到苗族獨有的木吊腳樓建筑外,還可欣賞到寨民表演的攔路酒歌、盛裝苗舞、蘆笙舞、八抬蘆笙舞等節目。郎德是享譽海內外的“中國民間歌舞藝術之鄉”、“全國百座露天博物館”,郎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為我國第五批重點文化保護單位。這些是郎德最吸引客人的地方。郎德村支部書記陳正揚說,“寨子自2005年開始迎來客人高峰,當年來了2萬多人,2006年來了4萬多人,今年可望突破6萬人。近段時間每天都有六七個團隊來郎德,多的時候達10多個團隊。”全村都參與歌舞表演,演出一場可收費500元左右。客人來后,所有村民都穿上民族服裝,老人陪場,年輕人表演,小學生串場,每個成員都拿工分。近幾年來,寨子每年僅歌舞表演一項收入達75萬元以上。陳正揚感慨:“過去郎德搞旅游開發,并不知道歌舞節目也能賣到錢,而如今寨子最有含金量、最吸引游客的恰恰是苗族歌舞。
時間:8月24日下午6時。
地點:雷山縣西江苗寨。
一進寨子,就見到一位叫何杰的四川畫家在村口面對西江苗寨依山而立的建筑群寫生。“我們一行有8位畫家,都是四川美術家協會會員,在黎平、從江、榕江幾個縣的村寨里已呆了10來天。西江給我們的感覺太好了,我們希望通過美術把這些感受表現出來。”這位畫家告訴記者,就在趕到西江時,湖北一家藝術學院20多名美術系學生在西江寫生一個多星期,剛剛才離開西江。
西江村村主任李光忠說,西江苗寨不僅僅以“天下第一苗寨”聞名于世,寨內的斗牛、跑馬、游方等文化活動和刺繡、繪畫、服飾等旅游商品更讓客人嘆為觀止。近幾年貴州對外宣傳力度加大,西江苗寨成了游客向往的地方,一年四季平均每天都有好幾百名游客慕名而來,平均每晚在苗寨留宿的客人有200人之多,要是黃金周,來的客人更多,雖然村子里有農家樂餐旅館近50戶,仍容納不下留宿的客人,很多普通住戶也開門接客。今年是游客最多的一年,雖然才半年時間,但游客累計已有4萬多人。
走在西江苗寨的背街小巷,到處都能碰到背著背包,手拿相機四處張望的游客。
天色已晚,記者打算找一家旅館食宿。順著鱗次櫛比的依山木樓間空出的便道,記者一路往上攀,來到村民李玉福家。李玉福是位年輕的農民畫家,家里墻壁上掛滿了作品。當天晚上,他家里住進了4位游客,是自駕車來的貴陽人胡月明及其岳母、妻子、孩子等一家人。胡月明的岳母石亞林是個退休干部,喜歡繪畫,縣旅游接待處專門把他們推薦到李玉福家里來住。
石亞林說:貴州欠開發、欠發達,但正是因為欠開發和欠發達,才使很多原生態民族文化得以保存。今天的西江苗寨,正是這種原生態民族文化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