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送戲下鄉”活動走進雙江乜洞(圖)
被譽為“侗鄉百靈鳥”的吳永英正用甜潤的歌喉為觀眾演唱歌曲《油茶姑娘》
送戲下鄉活動開場舞蹈《鬧春》片花
表演現場老百姓爭相觀看熱鬧非凡的場景
5月6日,天空萬里無云,艷陽高照。以“情系百姓、心連鄉村”為主旨的黎平縣侗族大歌藝術團“送戲下鄉”活動,來到了地處偏遠、交通不便,但民風淳樸、民族風情古樸濃郁的雙江乜洞侗族村。侗族大歌藝術團的到來讓原本寧靜的小山村一下子沸騰了起來,幾百名侗族鄉親身著盛裝,敲鑼打鼓,吹起蘆笙迎出寨門2里地夾道歡迎藝術團的全體演職人員。
乜洞村的寨老吳啟向激動地說:“幾十年啦,今天是頭一次有這樣一個送戲的活動到來我們這個小侗寨,聽說城里的藝術團要來我們這里表演,全寨子上上下下都高興得狠,向我們這些60多歲的嘎老都壓不住心中的喜悅,更莫講其他年輕人有多興奮啦,藝術團的演員們走遠路來演戲把我們看非常辛苦,所以我們都要出來接他們”。
由于正值農忙時節,為照顧更多的當地和周邊村寨的群眾能欣賞到這臺節目,侗族大歌藝術團決定晚上九點正式開始演出。
太陽還沒落坡大概晚上七點鐘的光景,村民就已陸續來看演員的彩排,一看就知道是為了不錯過演出提前收了手中的農活早早趕來看表演……
隨著舞蹈《鬧春》歡樂輕快的旋律響起,本次活動的演出正式開始啦,此時的表演現場已被來自乜洞、巖洞、坑洞等地近兩千村民圍得水泄不通,連周圍住戶的樓房上、公路邊上都擠滿了老鄉,大家都向過節一樣臉上洋溢著愉快的笑容……
節目的內容非常豐富,編排緊驟合理。有體現黎平革命老區本色的舞蹈《紅軍橋》、《女兵》;有展現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風采的侗族大歌《放網下河》、《我比蟬兒更傷心》、《丟歌不唱忘記歌》;有表現現代氣息的歌曲《卓瑪》、《侗家漢子》,舞蹈《奔跑》等賞心悅目、精彩紛呈的節目博得了群眾們一遍接一遍的叫好聲。此外,反映農村計劃生育工作和普法教育的小品《約會》、《二憨替罰》更是激起一陣又一陣歡聲笑語,逗得老百姓們笑得合不攏嘴,鄉親們在演員們真摯投入的表演中即得到了快樂又獲得了知識。
當被譽為“侗鄉百靈鳥”的吳永英唱起反映新農村建設成就的歌曲《油茶姑娘》時,現場的氣氛達到了高潮,伴隨著吳永英高吭、清脆、令人陶醉的嗓音現場觀眾的掌聲和喝彩聲是一浪高過一浪,一些坐著的觀眾都不由跟著節奏一邊拍手一邊站了起來……
“真是太精彩了!我們雖然在電視上能經常看到一些綜藝節目,原來也曾在城里看到過侗族大歌藝術團的表演,想不到今天縣里面會把這么一臺高標準、高質量的節目送到我們家門口送到眼面前,太高興啦!我手都拍紅啦。”村民吳佩成滿臉喜悅地說。
乜洞小學校長孟慶光滿懷激情深有感觸的說到:“這是一場散發侗族魅力、緊扣新農村建設脈搏的精典綜合歌舞晚會,更是一堂鮮活生動、活力四射的侗族民俗文化課!給我們這些民族文化傳播者很好的啟示,也更堅定了我們發展民族、民俗文化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的決心。”
對于此次活動,侗族大歌藝術團年輕的掌門人楊國祥有著自己的詮釋,“送戲下鄉”活動是縣委、縣政府要求文化宣傳“送進村寨、深入群眾、貼近群眾、服務群眾”的產物,體現了縣委和政府親民、愛民、為人民服務的一貫作風。作為我們文藝工作者能用自己的歌聲和舞步給老百姓帶來歡樂,能夠和觀眾特別是偏遠山區的父老鄉親們親密接觸是一件非常榮幸的事情,雖然下鄉演出條件差一些,演員們累一些,但只要我們團里的演出能得到老百姓的夸獎和認可,我們就覺得達到了此行的目的,我們就感覺特別的欣慰和快樂。這樣的活動我們今年還將繼續演下去,要讓盛世歡歌唱響“侗鄉之都——黎平”的每一個角落。
整場演出在舞蹈《奔跑》昂揚向上、勇往直前、積極進取的旋律中結束,預示著黎平“送戲下鄉”活動將越辦越好,不斷豐富農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為老百姓帶來更多的歡樂,送上更多的溫暖和關懷。
(劉輝 吳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