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寨土家族鄉黨員干部抗旱救災紀實
夏末秋初,一場50年來罕見的特大旱災席卷貴州大地,地處鎮遠高海拔山區的尚寨土家族鄉,因屬全縣的主要旱區之一,加上水利基礎設施薄弱,抗旱能力極其脆弱。旱災來臨,一場曠日持久的抗旱救災攻堅戰由此拉開序幕。
旱魔肆虐,農業人飲雙告急!
自今年6月下旬以來,尚寨土家族鄉遭受長達近3個月的持續高溫少雨氣候影響,降雨量比去年同期減少近80%。惡劣的氣候,導致全鄉旱情嚴重,農作物受災15391畝(其中:稻谷3998畝,絕收3222畝;玉米4702畝,絕收2080畝;紅苕2501畝,大豆、雜糧807畝,蔬菜1177畝,其他農作物2206畝),水田缺水面積達3998畝,造成全鄉4個村61個村民組1826戶5869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已達1700余萬元。29個組3856人的飲用水困難,其中嚴重缺水村組已經達17個組453戶2028人(全部靠在2公里以上的地方取水,最遠的到6公里外)。全鄉農業告急!人畜飲水告急!
災害凸顯,基層組織面臨嚴峻考驗
大災無情人有愛,危急時顯公仆情。災情就是命令,鄉黨委政府及時啟動抗旱救災預案,于7月中旬召開全鄉抗旱救災動員大會,研究部署全鄉的抗旱救災工作,以“保民生”為第一要務,采取積極措施,動員一切力量投入到抗旱救災工作中。
兩個多月來,鄉黨政班子成員多次召開黨政聯席會議,專題研究抗旱救災工作,在換屆期間,也絲毫沒有放松。為使抗旱救災工作的有效開展,明確了“重保人畜飲水,力抓生產抗旱”的工作指導思想。在抗旱救災中,群眾盼干部,干部看領導,車頭未動,車身焉行,全體班子成員身先士卒,率先沖在抗旱救災第一線。在黨政班子一班人的帶領下,鄉村兩級干部積極行動,深入村組、農戶了解災情,組建了義務運水隊,擬定送水日程,組織為飲水困難的村組群眾送水,自7月下旬以來,共組織送水85車425噸,幫助旱區群眾解決了生活用水困難;深入田間地頭,組織尋找水源,幫助解決水管3000余米和抽水機具235臺引水抗旱,灌溉面積400余畝,盡力降低旱災損失。截止目前,共投入抗旱救災資金70余萬元,其中鄉財政1.5萬元,投入人力700余人次,投入抗旱救災車輛3輛,出動車輛232車次,確保了抗旱救災工作的順利開展。
為了抗旱救災,全體干部犧牲了周末休息時間,他們白天頭頂烈日,翻山赿嶺,忙于組織群眾抓抗旱自救,忙于為災區群眾送生活用水,有的孤寡老人、五保老人因無力到集中取水點取水,干部就得一桶桶地肩挑背扛為他們送上門,確保農村弱勢群體能正常用上水。除此之外,還得深入村組、田間地頭化解一樁樁水事糾紛,確保社會穩定和諧。白天忙得一身汗,晚上回到單位匆匆洗個澡,還得趕補業務工作?嗪屠,對基層一線的干部來說,已算不得什么,兩個多月來,他們一直堅守在抗旱救災第一線。
在鄉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體干部積極行動,取得了明顯效果,為群眾奪取糧食因災損失100余噸、玉米40余噸、烤煙10萬余斤及其他農作物損失,降低因災直接經濟損失200余萬元。全鄉未發生一起因用水矛盾而引發的群體性事件,社會穩定和諧。
關鍵時刻,黨員沖在第一線
基層黨組織,是領導和組織村民抗旱救災的核心力量,各村黨支部,迅速成立了抗旱救災領導小組,組織黨員積極投入到抗旱救災中來,在抗旱救災中,他們以“黨員服務隊”的形式深入抗旱救災第一線,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李興奇,男,中共黨員,是一位30剛出頭的土家漢子,在抗旱救災中,他積極響應黨組織的號召,處處以一個共產黨員的偉大使命要求自己,深入楊柳塘、青杠林等旱區,熱心為群眾服務。楊柳塘組羅冬秀,是一位70多歲的空巢老人,因兒女都在外打工,該組自來水已干斷,生活用水成了老人的第一大難題,李興奇同志了解到這一情況后,主動為老人到兩公里外的地方挑水,并定期到老人家里看一下,看還有沒有水喝,解決了老人生活的實際困難。李宏彬,尚寨村青杠林組黨員,該組是全鄉有名的旱區,稍遇干旱,都得到3公里外的鄉政府所在地運水喝,自今年6月下旬以來,近3個月時間都靠運水解決生活困難,在此期間,李宏彬同志,充分發揮一名共產黨員的組織作用,他組織組上的一切運輸工具運水,并協調分水,首先照顧好孤寡老人、五保戶和空巢老人,并多次組織群眾尋找水源,他用實際行動投入到抗旱救災工作中,在黨員群眾中樹立了良好形象。羅朝珍,大河村后壩組黨員,為了組織群眾抗旱救災,他顧不上自家耕地的灌溉,無償提供自己的水管為群眾抽水灌溉……在大災面前,主動為群眾服務的黨員還有很多,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彰顯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周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