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藍田鎮群眾春節過足“戲癮”
1月25日農歷正月初三,滿天飄著凍雨,夾著飛雪,十幾個身穿苗族服飾的農民綻開滿臉笑容,跳著歡快的《拜新年》,歡歌獻舞,贏得全場數千群眾喜氣融融。龍年,大山里的喜色分外紅。這是天柱縣藍田鎮創建信用村鎮春節聯歡文藝活動現場一個喜慶鏡頭。
改革開放以前,秧歌文化曾一度繁盛,但改革開放后,由于受經濟大潮的沖擊,大批農民外出務工,鄉村文化活動受冷落。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推動多民族文化大發展,又掀起文化新高潮。該縣率先在全省將“文教興縣”列為戰略目標,落實八大文化民生工程,促進全縣群眾文化活動再度風生水起。
藍田鎮民族文化再度興起,據該鎮文化站站長介紹,鎮里成立了民族民間文化協會,共有文化、書畫等10個小組,從事文化研究、保護和傳承民族優秀文化。
今年春節,藍田鎮組織舉辦春節文化活動,各村文藝隊也轟轟烈烈地排練節目。此次活動,共有15支文藝隊及鄰鄉文藝隊150余名演員,歷時三天相繼登臺表演北侗民歌、舞蹈、陽戲、侗族勾林、花燈等節目,抒發了群眾的喜悅之情,讓觀眾享受一場豐盛的文化大餐。
76歲的黔東南州民族文化傳承人楊文干,親自帶領楞寨陽戲班子,以詼諧的語言,滑稽的動作上臺表演省級非遺陽戲《劉海砍樵》,引得全場觀眾捧腹大笑。“姜還是老的辣,演得好!”老頭掘起大拇指連連稱贊。
藍田鎮沙灣寨60歲的愛好演戲、又愛好打腰鼓的諶細妹,她每天都守在戲臺邊觀看,并情不自禁地說:“現在生活好了,吃不了多少,穿不了多少,大正月間有戲看,還能上臺表演,很開心了。”(楊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