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衛視集體轉型 新勵志節目送城里娃“下鄉”

沈陽女孩李程程通過《花樣年華》節目去感受生活

歌手丁當為《花樣年華》錄制主題曲
打開電視,從湖南衛視的《變形記》到江蘇衛視的《夢想成真》,各種勵志類節目占據熒屏。特別是江蘇衛視,今年年初一連推出了《脫穎而出》、《夢想成真》、《一站到底》三檔此類節目,而昨晚又于黃金時間推出一檔名為《花樣年華》的勵志節目,該節目一播出便引發各方疑問:各衛視要集體轉型嗎?
現狀
衛視皆“下鄉”勵志節目泛濫
縱觀近兩年電視熒屏衛視黃金檔節目的發展趨勢,2010年是相親熱,2011年是求職熱,今年在廣電總局新的管理規范下,黃金檔主抓道德建設節目。于是,各衛視道德類、勵志類節目開始泛濫。從湖南衛視《變形記》到江蘇衛視《花樣年華》都把目光放到了讓年輕人體驗生活、幫助他們克服缺點的題材上,開始讓節目“上山下鄉”。
然而,如此多的勵志類節目意義何在,是為了響應廣電總局的號召,還是真的有收視市場?對此,江蘇衛視品牌推廣部劉宇哲介紹:“電視做節目要考慮社會責任,比如現在很多都市獨生子女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擁有相對富裕的物質和精神生活,但他們的身上也都存在一定問題。所以,讓這些城市獨生子女‘下鄉’體驗生活,就會有很好的教育意義。類似內容的節目有教育意義的同時也一定會有收視。”
思考
“勵志”的盒子里該裝什么?
然而,隨著勵志類節目的泛濫,也一定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江蘇衛視此前的《脫穎而出》招募明星女保鏢,以及云南衛視《士兵突擊》
培養90后年輕士兵,皆因內容太殘酷而引發爭議。勵志節目如何“勵志”成為目前面臨的一個問題。
按照廣電總局的要求,各家省級上星頻道都要建立至少一檔道德建設類節目,然而,道德的建設不等于“說教”,所以開辦什么樣的節目是今年各大衛視的重點工作。江蘇衛視劉宇哲介紹,道德類、勵志類節目必須從生活入手,國外在這種節目領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讓不同人群去另一個人群中去感受生活,然后發覺自己的缺點,比如讓百萬富翁身無分文去過街頭的流浪生活,讓公司老板成為普通員工體驗在自己的企業中工作。這些思路都為國內衛視提供了借鑒經驗。
至于各衛視紛紛開辦勵志類節目是否存在“轉型”問題,幾家衛視的相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均表示,一兩檔節目并不能決定衛視的整體風格,但辦好一兩檔節目卻可以成為衛視的品牌。根據記者了解,目前還沒有哪家衛視讓勵志類節目成為主打品牌,這也是今年值得觀眾期待的一件事。 首席記者李洪波相關新聞
丁當自曝小時候家境不好
昨日,記者從江蘇衛視獲悉,音樂人科爾沁夫聯手臺灣90后歌手丁當以及李宇春御用音樂制作人譚伊哲為《花樣年華》量身定做主題曲《藍色翅膀》。丁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自己小時候家庭條件很不好,父母一直教育她要勤儉節約,得知自己能夠為一個青春勵志節目唱主題曲,她感到非常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