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新聞 茶余飯后調味而已 福建“才女”說
打開郵箱,忽然發現有一封來自福建省福州市的郵件,一個名叫鄭秀芳的發來了幾篇稿件。一讀才發現文章雖然短小,但每篇都蘊涵著一個真實的我們不會刻意去留意的道理。
鄭秀芳這個名字挺“秀氣”的,像個女生的名字。他(她)的文筆如何呢?
你自己去讀——
從頭再來
鄭秀芳
據羊城晚報載,6月8日下午,股市暴漲,沈陽76歲的股民馬老漢突發心梗當場猝死在證券交易大廳。
據介紹,馬某是個老股民,在6月6日滬指有反彈的趨勢時,老人認為反彈是暫時的。6月7日開盤后,滬指果然跳空低開,老人見此馬上把自己手里的股票拋了,不料,次日股市又跳空高開20多點,大盤漲幅達到8.21%,200多只股票達到漲停,老人據說損失了好幾萬,經不起打擊而猝死。
我由此想起中外歷史上曾發生過的兩件事。
明朝末年時,史學家談遷經過二十多年嘔心瀝血的寫作,終于完成明朝編年史—— 《國榷》。
面對這部可以流傳千古的巨著,談遷心中的喜悅可想而知。然而,他沒有高興多久,就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一天夜里,小偷進他家偷東西,見到家徒四壁,無物可偷,以為鎖在竹箱里的《國榷》原稿是值錢的財物,就把整個竹箱偷走了。從此,這些珍貴的稿子就下落不明。
二十多年的心血轉眼之間化為烏有,這樣的事情對任何人來說,都是致命的打擊。對年過六十、兩鬢已開始花白的談遷來說,更是一個無情的重創。可是談遷很快從痛苦中崛起,下定決心再次從頭撰寫這部史書。
談遷又繼續奮斗十年后,又一部《國榷》重新誕生了。新寫的《國榷》共一百零四卷,五百萬字,內容比原先的那部更翔實精彩。談遷也因此留名青史、永垂不朽。
英國史學家卡萊爾也遭遇了類似談遷的厄運。
卡萊爾經過多年的艱辛耕耘,終于完成了《法國大革命史》的全部文稿。他將這本巨著的底稿全部托付給自己最信賴的朋友米爾,請米爾提出寶貴的意見,以求文稿的進一步完善。
隔了幾天,米爾臉色蒼白、上氣不接下氣地跑來,萬般無奈地向卡萊爾說出一個悲慘的消息:《法國大革命史》的底稿,除了少數幾張散頁外,已經全被他家里的女傭當做廢紙,丟進火爐里燒為灰燼了。
卡萊爾在突如其來的打擊面前異常沮喪。當初他每寫完一章,便隨手把原來的筆記、草稿撕得粉碎。他嘔心瀝血撰寫的這部《法國大革命史》,竟沒有留下任何可以挽回的記錄。
但是,卡萊爾還是重新振作起來。他平靜地說:“這一切就像我把筆記簿拿給小學老師批改時,老師對我說:‘不行!孩子,你一定要寫得更好些!’”
他又買了一大沓稿紙,從頭開始了又一次嘔心瀝血的寫作。我們現在讀到的《法國大革命史》,便是卡萊爾第二次寫作的成果。
不錯,當無事時,應像有事時那樣謹慎;當有事時,應像無事時那樣鎮靜。因為在漫長的旅途中,實在是難以完全避免崎嶇和坎坷。
只要出現了一個結局,不管這結局是勝還是敗,是幸運還是厄運,客觀上都是一個嶄新的從頭再來。只要厄運打不垮信念,希望之光就會驅散絕望之云。
思想的底線
鄭秀芳
人應該有所堅持,至少有一條底線。可是,在現實生活中,不少人沒有底線,妥協再妥協,一直到自己心安理得地習慣下去。
我曾經看過一個三陪女的筆錄資料:
“那年我17歲,在一家酒店打工。有天晚上,老板欺負了我,他給了我1000塊錢。我一邊哭一邊想,反正事情已經發生了,就把錢要了。”
“后來呢?”
“后來我離開那家酒店到別處打工,就有別的男人找我。我想,跟一個男人和跟兩個男人沒什么區別,也就做了。”
“再后來呢?”
“再后來我就主動去拉客了,反正我已經是那種人了,主動一點能掙更多。”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并不少見,只不過性質和方式不同而已。比如,婚姻不美滿就湊合著過,反正已經結婚了,再換別人又如何?買了假貨懶得去理論,反正買了,又沒幾個錢,去投訴既慪氣又費時費力。發現領導貪污或大肆揮霍公款,只當沒這回事,反正錢是“阿公”的,跟自己沒關系,倘若舉報不成被領導發現,以后還可能有小鞋穿……
人是需要底線和堅持的。無原則的畏縮與放棄,小而言之,是個人生命尊嚴的不斷遞減; 大而言之,如果許多人這樣,將會造成一個民族和國家精神的弱化乃至淪亡。這絕非危言聳聽。
父母心
鄭秀芳
一個冬天的早晨,天上飄著雪花,我在黑暗寒冷的街上等早班公共汽車。不遠處有一對老年夫婦也在等車,身上落了一層雪,看樣子已等了好長時間了。早班車終于開來了,汽車鳴著喇叭從老夫婦身旁駛過停在我身旁。上車后司機使開動了車,把風雪中的老夫婦拋在路旁。我生氣地問:“難道你沒看到那兩個老人嗎?”年輕的司機說:“今天是我第一天上班。那是我的爸爸媽媽,他們是來看我第一次當班的。”那一刻,我的心被深深震撼了。
航空留言
鄭秀芳
飛機起飛前,一位乘客請求空姐給他倒一杯水吃藥。空姐很有禮貌地說:“先生,為了您的安全,請稍等片刻,等飛機進入平穩飛行后,我會立刻把水給您送過來,好嗎?”
15分鐘后,飛機早已進入了平穩飛行狀態。突然,乘客服務鈴急促地響了起來,空姐猛然意識到:糟了,由于太忙,她忘記給那位乘客倒水了!當空姐來到客艙,看見按響服務鈴的果然是剛才那位乘客。她小心翼翼地把水送到那位乘客跟前,面帶微笑地說:“先生,實在對不起,由于我的疏忽,延誤了您吃藥的時間,我感到非常抱歉。”這位乘客抬起左手,指著手表說道:“怎么回事,有你這樣服務的嗎,你看看,都過了多久了?”空姐手里端著水心里感到很委屈,但是,無論她怎么解釋,這名挑剔的乘客都不肯原諒她的疏忽。
接下來的飛行途中,為了補償自己的過失,每次去客艙給乘客服務時,空姐都會特意走到那位乘客跟前,面帶微笑地詢問他是否需要水,或者別的什么幫助。然而,那位乘客余怒未消,擺出一副不合作的樣子,并不理會空姐。
臨到目的地前,那位乘客要求空姐把留言本給他送過去,很顯然,他要投訴這名空姐。此時空姐心里雖然很委屈,但是仍然不失職業道德,顯得非常有禮貌,而且面帶微笑地說道:“先生,請允許我再次向您表示真誠的歉意,無論你提出什么意見,我都將欣然接受您
的批評!”那位乘客臉色一緊,嘴巴準備說什么,可是卻沒有開口,他接過留言本,開始在本子上寫了起來。
等到飛機安全降落,所有的乘客陸續離開后,空姐本以為這下完了,沒想到,等她打開留言本,卻驚奇地發現,那位乘客在本子上寫下的并不是投訴信,相反,這是一封熱情洋溢的表揚信。
是什么使得這名挑剔的乘客最終放棄了投訴呢?在信中,空姐讀到這樣一句話:“在整個過程中,你表現出的真誠的歉意,特別是你的十二次微笑,深深打動了我,使我最終決定將投訴信寫成表揚信!你的服務質量很高,下次如果有機會,我還將乘坐你們的這趟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