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感人的結對現場
本港訊(楊靜雅 顧霄揚 記者 潘光銀)8月1日上午,寧波市民赴黔東南州
建于1954年的李子小學為兩幢五間破爛不堪的小木屋,剛走進大門前,寧波市民還以為是兩戶農民的家。當他們得知兩個村寨的180名小學生就在這樣的教室里讀書時,不禁感慨萬千。雖然學生們都放暑假了,但學區內兩個村寨的中小學生聽老師說有好心的寧波叔叔阿姨來看他們,就早早來到了學校,穿著平時節日里才舍得穿的苗族服飾,列隊在山路口,吹起了蘆笙,擺出了牛角酒……
27歲的萬校長認真地準備了發言稿。他說,能上完初中的女孩很少,今年中考考了方召鄉第一名的雷紅花同學由于家庭貧困正面臨著輟學。寧波市民裘玉鳳還沒等他的話說完,就上去拉住雷紅花的手說:“孩子,別著急,我會幫你的,你只要好好讀書,讀到研究生,我也會幫你的!彼呎f邊拿出1000元塞到了雷紅花的衣袋里。裘玉鳳10歲的女兒張晨急忙用手帕替這位貴州姐姐擦去眼淚,還真誠地邀請姐姐到她家去玩。接著,熱心的寧波市民紛紛上前拉住了自己看中的貧困生的手,問長問短,當場和貧困學生結對。中飯時分,20名貧困生已經被寧波市民結對一空。市民團決定留在深山,再到學生家里去看看。
特意給孩子們帶去禮物的如新(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貴州分公司幾名員工,被寧波市民搶著助學的氣氛和大山里的貧困所感染,也結對了幾名貧困生。
據悉,該次寧波市民前往黔東南州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