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訊(孫婭 記者潘光銀)一輛急駛而來的救護車,準確地停在了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的門口,一群身著白大褂的醫生、護士急匆匆地下來車,直奔醫院住院部而去。記者發現,這輛救護車車門上清晰地印有“瑪莉亞女子醫院”的字樣,仔細詢問后得知,他們到第一人民醫院并不是為了送病人,也不是來接該院病人的,他們此行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懷著好奇的心情,記者一路跟蹤采訪。
在第一人民醫院門口,記者現場采訪了“瑪莉亞女子醫院”救護車上一位姓王的工作人員,她告訴記者:“我們來接一位即將分娩的孕婦,她丈夫是第一人民醫院的病人。”這是怎么回事?既然馬上就要分娩,丈夫又在這里住院,為何這位孕婦不干脆也住在這里,雙方好有個照應。正在說話時,一位挺著大肚子的孕婦在一群白衣天使的攙扶下,緩緩走了出來,隨后便上了“瑪莉亞女子醫院”的救護車。于是,記者也跟上了車。
經過詢問后記者得知,這位孕婦名叫楊花,來自貴州省黔東南州
楊花的故事登上了一家昆明一家媒體的頭版頭條。一大早,瑪莉亞女子醫院的一些職工看到了報道,消息很快在院內不徑而走,很多職工為之動容了。于是,他們找到院長黃明龍,請求院長設法救助這位可憐的孕婦。黃院長了解清楚事情經過后,馬上召開了緊急辦公會議,最終決定醫院將免費為此孕婦進行分娩,并隨時監控孕婦臨產狀況。會后,瑪莉亞女子醫院與這名孕婦取得了聯系,于是發生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
楊花的救助行動受到了瑪莉亞女子醫院的高度重視,當日下午,醫院專門派了產科主任祝杏珍為楊花檢查。經過一番細致的產前檢查,祝主任告訴記者目前楊花的情況很穩定,胎兒的體重和各項發育指標也都基本正常。隨后,楊花又接受了時實動態三維彩色B超檢查,通過檢查儀器,記者看楊花肚子里的是個一個非常漂亮的小孩,還吐了吐舌頭,醫生告訴記者胎兒的發育狀況良好,懷孕周期為32周零5天,隨后還將接受5次免費產檢。祝醫生告訴記者,由于孕婦身形比較矮小僅有140公分、盆骨狹小,分娩時有可能需要剖腹產,在正常情況下將產生5000多元費用,不過醫院承諾將承擔下所有費用。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