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二級英模”歐光權生前工作生活二三事
○龍昭珩 包穎 羅茜
老歐(右)與戰友的合影(
公安部“二級英模”、
曾與他一起工作過的同志回憶說:無論是在什么崗位上,歐光權為人樸樸實實;工作勤勤懇懇;而對待同志既嚴格要求,又關懷備至。
“吃國家的飯,就得好好為國家工作!”歐光權一生都在實踐著這樣的誓言。
2月7日,正是大年初一,記者再次走進
孤膽英雄,勇敢面對排排火藥槍管
1989年,施洞鎮某村與
兩地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分別成立工作組深入群眾中去做思想工作,當時,老歐是施洞鎮派出所的領導,由于工作性質,他更是奮戰在了最危險的地方,經歷了很多驚心動魄的場面。
一天晚上,有部分村民因過于氣憤拿出工具以及私藏的火藥槍聚集在一處,準備再次大打出手,老歐聽說之后立即起身趕來做工作。進屋后,他勸大家冷靜,特別是要把槍收起,黨委、政府會把事情解決的。
大伙此時情緒都十分激動,根本聽不進逆耳忠言,他們把老歐推出門去,勸他不要多管閑事。但身為公安民警,老歐豈能撒手讓他們胡來,他雙腳一用力,穩穩當當站立人群中,繼續做說服工作。
眾人見他這般“不識抬舉”,勃然大怒,把手中火藥槍舉起,齊刷刷對準他,有的槍管還是通過門窗伸進來的!屋內頓時安靜下來,氣氛驟然緊張。也許此時,只要老歐不離開或者話不投機,每一支火槍都有可能射在他的身上,這樣的后果同樣不堪設想。
隨后趕來的干部為老歐捏了把汗。
但是,老歐竟然面不改色,他在施洞工作多年,這些鬧事群眾大多他都見過,而且認識,當場他就叫出了許多人的名字。老歐鎮定自若的表情讓眾人驚詫了,有的村民收起了手中的武器,屋內的形勢開始緩和。老歐說話了:這樣打來打去的,只能讓更多的人去流血,給更多的家庭增添痛苦,不信你們就去問問,你們的父母、老婆兒女有誰希望你們這樣去冒險……大家為什么不能聽政府的安排,坐下來好好協商呢?事情一定會得到解決的……
老歐的這番話說到了村民的心坎上。最后,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干部也都來共同做工作,避免了一場惡性的槍戰。
事后,老歐的事跡在當地傳開了,同事們說他這是英雄虎膽。老歐則說,這是人民群眾內部的矛盾,只要我們認真、耐心、用心去與群眾交流和溝通,公平、公正處理他們面臨的事情,群眾是會支持和配合的。
“嚴”師益友——同事眼里的歐光權
看守所里的民警,要數吳光和與老歐最有緣。吳光和早年去當兵,老歐負責對他搞政審,他看吳光和忠厚老實,辦事也踏實,是個可造之才,就積極向組織推薦。1988年公安系統招考。當時吳光和在施洞團委工作。老歐便找他談話,問問他是否愿意到公安系統來,如果愿意,就去報考。當然,老歐也不忘提醒他:公安工作很辛苦,如果安排在鄉鎮工作就更不用說了,他讓吳光和好好考慮。
吳光和幾乎沒考慮就報考了,結果被錄取。干了1年左右,老歐便將他借調到了施洞鎮派出所,精心培養。這是吳光和與老歐首次共事。多年后,兩人又在
回憶起與老歐相處的點點滴滴,吳光和深有感觸:老歐為人處事沒得說的,作為單位領導,他做得也很好,對下屬在生活給予關心照顧,在工作中則是高標準,嚴要求。他經常告誡我們:作為公安民警,工作要扎實,要用部隊的紀律來要求自己,因為這是對罪犯斗爭的第一線,要時時保持警惕,任何時候都馬虎不得!
有一次,施洞鎮一個邊遠的村寨發生了案件,吳光和奉命前去調查,他走了3個多小時的山路到達目的地,然后蹲下來苦干了一個夜晚,到次日上午,才收工回所,把筆錄資料交給老歐審閱。
老歐看得很細心,連標點符號也沒有放過。吳光和發現,他越往下看眉頭鎖得越緊,看樣子是很不滿意。“你這個筆錄不行!”,果然不出所料,看完老歐當場就發話了,“做得不夠詳細,漏掉了很多細節,這樣可能導致案件無法偵破,后果是很嚴重的。”
當時吳光和還有點不服氣,因為做筆錄的過程很辛苦,再說,在調查走訪中他確實費了一番功夫。可老歐不管這些,只認結果,他就自己圈點的地方進行了評說,并提出了一些問題,結果吳光和回答不上來,他這才意識到自己在工作中確實有疏漏。
隨后,老歐讓他先去弄吃的,然后帶著出現的問題,繼續沉下去調查。這次吳光和更加細心了。事后老歐看著他的補充的筆錄,臉上才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現今也在
剛參加工作時,老歐知道這些年輕人不容易,就讓他與自己同吃同住。由于工作繁忙,楊昌保換下來的衣服、被子沒有人洗,歐光權便示意大女兒偷偷拿去洗了,楊昌保知道后很過意不去,便將衣服藏了起來,但反而被老歐“批評”了一通。
1989年的姊妹節,老歐讓楊昌保通知聯防隊員開會,誰知楊昌保卻被好客的老鄉拉去喝酒了。老歐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他,但見他竟然在喝酒,火冒三丈,吼了起來:“放著工作不做,你跑到這里來喝酒,像什么話,給我馬上寫檢討!”
當眾挨批,楊昌保顏面掃地,非常尷尬,但他正為此事傷感時,歐光權拍拍他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作為一個民警,我們工作中的任何一點疏忽,都可能會給群眾帶來麻煩,也會影響到人民警察的形象……”老歐的話,一字字、一句句,都緊緊扣住楊昌保的心,他心中激蕩著……看他認識到了錯誤,老歐很高興,換上了笑臉,拉楊昌保去自己家里吃飯,楊昌保感動得說不出話來……
南瓜已成對逝者的紀念——一頓未吃成的南瓜稀飯
老歐長期以來的作息規律是這樣的:一大早就起床,到所里面去看看,倘若是自己值班,就留在所里,不是自己的班,而且所里面也沒有特別安排,他就上山放鳥,完了就去干農活。他是閑不住的人。
他在城郊找了塊自留地,每年都會種很多莊稼:玉米、南瓜、花生、紅苕,秋收后,他把這些莊稼收了,放在看守所門口的一棟小屋子里,門開著,誰想要跟他說一聲,就自各去拿。所里面的同事及其家屬乃至在押人員,都經常享受到老歐的勞動果實。大伙評價說:老歐種出來的南瓜大而甜,煮南瓜稀飯那是沒得說的。
2007年11月底,看守所教導員龍瑞雪5歲的女兒來到看守所里,老歐看著這個可愛的小女孩,若有所思,他走出所里,不一會兒提著一個數十斤重的南瓜進來了。
“小朋友,來,這個給你了,回去讓媽媽給你煮南瓜稀飯吃!”
小朋友很高興,伸手來接,可是她那里提得動呀!龍瑞雪趕緊過來對孩子說:“快點感謝公公,他的南瓜煮稀飯很好吃哦!”說著她也伸手來接,豈料這南瓜太沉了,她自己也有些吃不消。
下班后,龍瑞雪讓愛人把車開到所里面,這才把大南瓜搬到了家里。由于一直忙活著,南瓜一直在家里放著,老歐去世后,南瓜也還是放著。
前幾天,正在家里玩耍的孩子突然奔跑到南瓜旁邊直嚷嚷:“媽媽,我要吃南瓜稀飯”。龍瑞雪走過來,拉起孩子,看著南瓜,她的眼圈紅了,聲音有些顫抖:“孩子,我們不吃南瓜稀飯了好么,公公已經離開我們了,南瓜我們留著吧”。說著,龍瑞雪轉頭拭去了眼眶里的淚水,孩子若有所思,懂事地低了低頭。
“原本,我打算要給孩子煮南瓜稀飯的,但現在老歐走了,我要把南瓜留下來,作為對一位已經逝去了的戰友和前輩的紀念吧!”龍瑞雪說。
給一審死刑疑犯洗腳——“在押疑犯也需要溫暖”
1998年2月,組織上把老歐調進了看守所工作,干一行愛一行,他很快就適應了這項工作。他說:在押人員也是人,我們對于他們更重要的責任是感化他們,讓他們重新做人。他總結起管教經驗時說:我們要在思想上穩定他們,在生活上照顧好他們,這二者缺一不可,否則,就難得做好在押人員的轉化工作。
今年1月19日,江西的況桂林因為損壞公私財物被送進了
但,兩天后的21日下午,工作人員剛把棉被送進看守所,武警官兵和所里面的其他民警便匆匆抬著突發腦溢血的老歐出了看守所大門。
事后,況桂林領到了兩床棉被,他心里清楚老歐為這事費心了,很是感激。當聽說老歐已經去世,他的眼淚流出來了:“這個老人太好了,他自己身體不好,去世之前都還在惦記著我們這些人呀!”
看守所的教導員龍瑞雪親眼看到老歐給重型犯王陸羊洗腳。她說:“換是王陸羊的父母,怕也很難做到這樣”。王陸羊是
被關入
今年1月12日以來,50年難遇的雪凝災害襲擊了黔東南大地。此時,王陸羊是戴著腳鐐手銬,蹲在看守所等著有關上訴的消息,他的家庭貧困,母親又已去世,家里拿不出厚實的棉被、棉衣給他御寒,這下,凍得他直達哆嗦,手腳都已麻木。
老歐見得,就去打來熱水,走進王陸羊的監室,親手給他洗手、洗腳,把他的手、腳放到盛有熱水的盆里,然后又伸手進入盆中咬熱水敷上王陸羊腳、手的皮膚上……一切盡在不言中進行著,慢慢地,王陸羊的腳手冒出了熱氣,變得潤紅起來。
此情此景,王陸羊雖不言不語,但還是多了幾分慚愧的神情。幾天后,老歐突發腦溢血走了,他扯過被子蒙住頭,傷心地哭了起來。此后,王陸羊像是變了個人,老老實實蹲在監所里。這讓看守所領導和管教民警舒了口氣,因為剛進來的時候,他故意給看守所提了很多苛刻的條件,令大伙很頭疼。
現年40多歲的施洞人馮金星年輕時不務正業,盜竊鄉里,名聲很不好,老歐多次把他抓進派出所,苦口婆心勸戒。可是馮金星聽不進去,后來,作下大案幾次被送進了“宮”里,前些年刑滿釋放才回到家里。2006年,他找到老歐,非常后悔地說:“要是當初我聽你的話,可能就不會幾次坐牢了!”說完,他硬是邀請老歐去喝酒,盡管現在后悔來不及了,但他還是很感激老歐當年把他當人看,為他著想。
老歐沒有去馮金星家里喝酒,但對于他的轉變則由衷地感到高興,他一手握住了馮金星的手,一手拍著他的肩膀,呵呵地笑了,還說:今后要好好干了,發家致富。后來,馮金星到
只留下精神遺產——子女為清貧的父親自豪
老歐一生清貧,到他去世的時候,家人找不到一件像樣的衣服。
此前,局里面集資建房,老歐參加了,可是房子弄好了以后,沒錢裝修,他打算就這樣住算了,反正有個窩就行。后來,同事們勸他,貸點款裝修吧,這樣好住些,老歐想了好長一段時間,才去貸了點款,把房屋“打扮”了一番。雖然如此,但還是很簡陋。只有板壁和門像是裝修的樣子,其他的都很陳舊,特別是擺放在客廳里的沙發,一看就知道用很長時間了。
老歐的三女兒歐曉英回憶說:“父親一輩子清貧,我們姊妹還小的時候,他從來不給我們買玩具,不多給我們零花錢,衣服也很少買,有時是老大不能穿了就轉手給老二,老二再接著轉給老三、甚至老四……”
現在兒女成婚,很多人家都是大操大辦,但是老歐的4個女兒出嫁時,他只是只給了1000元的現金。
老歐甘于清貧,一方面,他確實經濟貧困,他有5個子女,老伴沒有工作,全家人的生計就靠他頂著;另一方面,他一直就有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他多次這樣教育子女:“要節約,那怕是一角錢,一分錢也不能亂花!”
他的小兒子歐明祥初中畢業后外出打工,回家的時,給父親買了件50塊的保暖內衣,誰知道,他把衣服遞給父親時,父親竟然咆哮起來:你這是大大的浪費,我這大把年紀了,用不著穿這么高檔的衣服!
兒子開始很不理解:好心好意給你買衣服,不喜歡就算了,干嗎還發火呢?后來無意間,他竟然看見父親穿著自己買的衣服在鏡子面前不停地端詳,嘴角透著慈祥的笑,并且逢人就夸懂事的兒子給自己買了一件衣服。歐明祥終于明白父親的意思:他這不是嫌棄衣服,是怕自己亂花錢呀!
此后,歐明祥也像父親那樣生活簡樸,買件衣服什么的,對照著價格掂量了又掂量。他的姐姐們也是如此。
老歐在公安戰線上干了很多年,當過所長,做過指導員。在他辦案件的時候,很多人許以“重謝”要求他“放一碼”或者“行方便”,可是,每當這時候,一向和藹可親的老歐卻“變臉”了,堅持原則然他視財物如糞土。
2006年,有在押人員家屬遞給他兩條好煙,請求他“關照”,老歐憤怒了,這是讓同他的同事無人不曉。他借此告戒年輕民警:“你們還年輕,有個工作做不容易,不要為了一己私利而葬送前程!”
老歐甘于清貧地度過了一生,他去世的時候,除了全家人現在住的房子,就再也找不到值錢的東西了。他的三女兒歐曉英說:“我父親沒有物質遺產,只給我們留下精神遺產。但我為父親兒自豪,他留下的精神遺產讓我們受用不盡。”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