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總量小、人均水平低,經濟結構不合理,發展速度不快,這是麻江的縣情。如果不能及時理清發展思路,有一個較快的發展速度,麻江縣同省、州以及其他縣市的差距就會越來越大。麻江屬于“欠開發、欠發達”的較低層次的山區農業縣。要盡快解決貧困落后問題,關鍵還是要加快科學發展的速度,壯大縣域經濟,這既是全縣的工作目標,也是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最終落腳點。在當前要抓好的一個工作重點就是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著力推進優勢產業做大做強。
現代農業是以特色農業、生態農業和高效農業為標志的新型農業,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就是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突出特、優、快。根據全縣交通區位優勢以及“一高一快”即將開通的機遇,緊緊圍繞鋅硒優質米、蔬菜、紅蒜、烤煙、優質果品、優質畜禽“六大產業”,努力培育在珠三角市場具有明顯比較優勢的三大主導產業,即“兩種一養”:把以藍莓為主的優質果品種植、特色蔬菜種植和畜禽養殖三大主導產業建設作為重中之重,做大做強。在工作措施上:一要以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為手段,快速提升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水平;二要以農業龍頭企業和大戶帶動,加快建立企業、基地、農戶“三聯動”機制,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三是積極爭取項目支持。要求縣直有關部門搶抓中央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新增投資項目的機遇,著力從基礎設施、基地建設等各個方面扶持企業爭取項目,提供強有力支撐。四是實施貸款貼息政策。切實幫助農業龍頭企業和種養大戶解決在生產、加工、儲藏、運輸、銷售各個環節中的實際困難,積極實施貸款政府貼息的政策,支持企業和種養大戶把產業做大,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落實到工作中,就是要抓住民生這個根本,因此,關注民生是壯大縣域經濟的一項基礎性工程。只有不斷改善民生,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才能促進社會事業不斷進步,使人民群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居有所安。一是要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思路,切實解決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認真解決零就業家庭困難,加強高校畢業生、退伍轉業軍人、殘疾人就業指導和服務,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二是要大力發展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進一步鞏固“兩基”攻堅成果,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職業繼續教育,重視學前教育。逐年增加經費投入,改善縣、鄉、村三級衛生網絡基礎設施,加強農村衛生體系建設,努力提高公共衛生、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參保率,有效解決人民群眾“看病難”等問題。要積極發展文化體育事業,加強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傳承與開發,大力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不斷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要加強社會管理。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觀念,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切實抓好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專項整治行動,不斷完善事故應急救援體系,最大限度預防和減少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共產黨員的神圣使命。抓產業發展是基層黨組織工作的中心,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著力把握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帶領廣大群眾打造“一村一品”、“一鄉一特”的產業品牌。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的作用。各級基層黨組織要始終把服務群眾作為重要職責,要以“三助三好”(三助:即幫助農民轉變思想觀念、幫助農民提高生產技能、幫助農民籌措資金和項目,三好:即要求農戶要找準一條好路子、學會一門好技能、爭做一個好家庭)為載體,切實創新服務方式、拓寬服務領域、強化服務功能,構建聯系和服務群眾工作體系,時刻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為群眾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壯大縣域經濟必須把全縣各族人民團結起來,把各方面力量最大限度地凝聚起來。
(龍世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