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網訊 美國華盛頓時間20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增資議題取得決定性進展。IMF當天宣布,根據成員國最新承諾,該機構獲得成員國增資總額已超過4300億美元。
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2009年IMF曾獲注資7500億美元。
美國至今未表明是否注資
4月19日-20日,二十國集團(G20)在華盛頓召開了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重點就IMF增資與改革問題進行了討論。會議同意在落實2010年份額增加的基礎上,向IMF增加上述金額的資金,以防止和應對危機,促進經濟復蘇。
上述逾4300億美元的資金,將通過臨時雙邊貸款和票據購買協議的形式進入IMF普通資金賬戶,并用于所有成員國,而非特定的地區,而且只有在成員國有需要的時候才能動用。
與此同時,IMF將采取必要的風險防范措施確保資金安全。
IMF總裁拉加德稱,這一增資額度使得該機構的可貸資金幾乎擴大了一倍,顯示出國際社會確保全球金融穩定以及促使世界經濟復蘇更加穩健的強烈意愿。逾4300億美元的募資額,已超過拉加德近日提出的4000億美元目標。
據中國人民銀行網站21日發布的消息稱,在上述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對于國際社會在共識的基礎上向IMF增加資源,中方在發言中指出,中國不會缺席。就增加IMF資源,中方還稱,相信歐洲完全有智慧、有能力妥善應對歐債危機,中國對歐元區的經濟金融穩定有信心。出席此次會議的中方官員有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財政部部長謝旭人。
在表示感謝作出注資承諾的成員國時,拉加德專門感謝了中國、俄羅斯、巴西、印度等“金磚”國家表示愿意加入注資的行列,但并未聲明中國注資的數額是多少。
據路透社報道猜測稱,中國可能貢獻600億美元。
而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IMF第一大股東,至今仍未表達注資意愿。
發達國家紛紛解囊
據新華社報道,拉加德此前多次強調,預計未來幾年全球潛在融資需求約為1萬億美元,IMF需要最多增資5000億美元,以增強“火力”應對危機。她日前表示,對IMF和世界銀行2012年春季會議在增資議題上取得決定性進展抱有信心。
IMF和世界銀行2012年春季會議于4月20日至22日在華盛頓召開,G20等國際組織成員也在春季會議期間舉行會晤。
IMF與世界銀行并列為世界兩大金融機構之一,目前有188個成員國。其職責是監察貨幣匯率和各國貿易情況,提供技術和資金協助,確保全球金融制度運作正常。
20日,成員國向IMF的增資總額被不斷刷新。
當天早些時候,拉加德曾宣布,歡迎澳大利亞等成員國向IMF增加可貸資金的決定,稱成員國向IMF的增資額已達3570億美元。此后,當天G20和IMF決策機構國際貨幣和金融委員會會談后發表的聯合聲明宣布了最新數額,增資額進一步上升至4300億美元。
當天,澳大利亞、韓國、英國、新加坡等國決定分別向IMF增資70億美元、150億美元、150億美元、40億美元,總計提供約410億美元的可貸資金。
此前,丹麥已決定向IMF增資約70億美元,瑞典將增資至少100億美元,挪威將增資93億美元,波蘭將增資80億美元,日本也表示將增資600億美元,歐元區將增資約2000億美元,瑞士等國也決定向IMF增資。
另據俄羅斯媒體報道稱,俄羅斯財政部副部長塞吉斯托爾恰克確認,俄方將會向IMF提供100億美元資金。
此外,就屢遭質疑的IMF增加資源是否過度關注歐洲,而忽略其他同樣需要幫助的國家的話題,拉加德表示將會公平對待每個成員國,并會在雙邊貸款協議中嚴格遵守規則,以減輕債權國面臨的風險。
中方“催促”IMF份額改革
除增資IMF外,IMF的治理與份額改革也成為此次華盛頓會議的焦點。
上述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再次強調,在2012年IMF年會前全面落實2010年IMF治理結構和份額改革方案,在2013年1月前就份額公式進行全面審議,在2014年1月前對IMF份額進行新一輪檢查。
會議認為,IMF具有充足的資源對于維護全球經濟金融穩定至關重要,并表示歡迎IMF加強監督職能,強調現行監督框架急需完善,呼吁各國支持推進制訂新監督決定的有關工作。
中方在會上重申,IMF監督應以維護全球經濟和金融穩定為目標,除匯率政策外,政策監督的范圍應擴大到財政、貨幣、金融政策和結構改革等,以提高監督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20日,拉加德在對一些成員國增資IMF表示感謝的同時,還稱將與G20各方共同推進IMF的治理與份額改革。
據中國人民銀行網站21日發布的消息稱,中方在發言中指出,IMF是以份額為基礎的機構,份額是IMF最重要、最根本的資金來源,IMF增加資源應主要以份額為基礎。希望IMF敦促各國盡快完成2010年份額改革方案的審批程序,確保在今年10月IMF年會前按時完成。
早在2010年10月,在韓國慶州召開的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就IMF份額改革達成“歷史性協議”。IMF將在2012年之前向包括新興國家在內代表性不足的國家轉移超過6%的份額。
2010年11月5日,IMF執行董事會通過了份額改革方案。份額改革完成后,中國的份額將從原來的3.72%升至6.39%,投票權也將從原來的3.65%升至6.07%,超越德國、法國和英國,位列美國和日本之后,得到在這一國際組織中的更大話語權。
時任IMF總裁的卡恩當天在新聞發布會上稱,這是IMF成立65年來最重要的治理改革方案,也是針對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最大的份額轉移方案。歐洲國家將在IMF執行董事會讓出兩個席位,以提高新興(21.550,0.95,4.61%)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在執行董事會的代表性。他說,IMF此輪份額改革完成后,將更好地體現該組織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美國、日本、“金磚四國”(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和4個歐洲國家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將成為進入IMF份額前十位之列的經濟體。
卡恩當時還表示,IMF份額和投票權改革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鑒于中國和印度等新興經濟體良好的經濟發展態勢,其有可能在IMF下一輪份額和投票權改革中得到更多話語權。
成員國向IMF注資表

成員國向IMF注資表
(*注:總額中包括中國、俄羅斯、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及其他國家或地區尚未確定具體金額的注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