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投資
騰訊財經訊 基金一季報披露進入半程,基金2012年首季度投資策略的應對也日益顯山露水。
面對著一季度宏觀基本面明顯向下、刺激政策緩慢向上、股票指數(shù)有力反彈的“最不確定局面”,A股基金無論是資產配置、行業(yè)配置乃至個股,都保持著相當?shù)姆(wěn)定性。一季報中,偏股基金整體表現(xiàn)冷靜,既無出手往日重倉板塊,也無倉促跟風主題炒作,其相對穩(wěn)定表現(xiàn)出人意料!
基金倉位基本穩(wěn)定
根據天相對目前“半程季報”的統(tǒng)計,39家基金管理公司旗下312只偏股基金的股票倉位基本穩(wěn)定。
截至3月末,已披露基金的平均股票的倉位是79.16%,相比上一季度78.57%微升0.59個百分點。考慮到目前公布的僅是半數(shù)基金,這大概意味著,基金當季度內的倉位幾乎保持絕對穩(wěn)定。
而當季度無疑是A股市場絕地逢生的一個季度,基金的穩(wěn)定心態(tài),顯示其在首季的行情表現(xiàn)中參與不多。基金旁觀當季的小盤股炒作的說法得到驗證。
值得注意的是,當季度混合型基金的平均股票倉位上升幅度甚至遜于股票型基金。根據天相統(tǒng)計,混合型基金的倉位上升幅度為0.53%,不及股票型基金0.59%的幅度,與以往歷史差異較大。這很可能顯示了基金當季度的策略制定上動作不大,比較保守。
在所有基金類別中,封閉式基金的平均倉位上升幅度明顯高于開放式基金。根據季報,部分傳統(tǒng)的老封閉式基金加倉幅度較大。鑒于封閉式基金整體組合變動一向自成一派,且較開放式基金來說緩慢,有此變化并不表示基金的觀點有什么分歧。
具體到具體公司來說,當季度倉位變化幅度最大的兩家公司是東方基金和長信基金,兩家基金中,前者平均股票倉位從84.16%下降到64.44%,后者從87.82%下降到76.08%,兩家公司當季均無新基金入市,倉位下降反映公司真實想法。
減倉幅度較大的還有華夏金、國聯(lián)安基金、寶盈基金、建信基金等,上述幾家公司的平均股票倉位下降幅度在5%~8.8%之間。這很可能表明,部分基金在3月的市場調整中減倉幅度較大。
與之相對,國海富蘭克林、金元惠理、富安達、摩根士丹利華鑫等基金在一季度中加倉幅度較大。富安達基金當季加倉30個百分點,居所有公司第一。金元惠理平均加倉16個百分點,摩根士丹利加倉14個百分點。整體看,上述加倉和此前幾家公司平均倉位過低有關。
大型基金公司中,除華夏減倉5%外,博時基金整體加倉8%,交銀施羅德加倉7.8%,景順加倉7.8%。嘉實和廣發(fā)、華安等基金的整體倉位變化較小,在0~3%之間。
金融、地產走上“復辟”之路
當基金整體倉位基本保持穩(wěn)定的同時,在行業(yè)選擇上,基金也基本承襲既往半年的投資邏輯,金融、地產等低估值行業(yè),成為基金重點出手的方向。當然,整體力度仍然有限。
根據天相對已披露的基金一季報的統(tǒng)計,上述基金在2011年一季度末,持有金融保險業(yè)股的總市值達到1086億元,相比2011年四季報增加了近170億元。行業(yè)配置比例從9.99%上升到11.99%。上升幅度近兩成。
鑒于當季度,金融保險業(yè)個股實際漲幅在5.6%附近,因此,實際上,基金的實際增持幅度在環(huán)比6%以上。這雖然不是太大的數(shù)字,但在銀行股面臨重重不利傳聞時,基金堅持出手,反映了對金融行業(yè)一定程度上的看好。
市場歷來有金融地產之說,意指兩行業(yè)息息相關、福禍同兮。一季度中,基金對于地產股的看好似乎也越來越明顯。根據天相對已披露的300余只基金季報的統(tǒng)計,截至一季度末,上述基金持有房地產股合計市值583億元,占基金凈值總值的比例上升到6.44%,比去年四季度上升了1.23個百分點。不過,同期,房地產股的漲幅也有12%以上,上述的增持比例會消減不少折扣。
另外,一季度基金增加持有較多的行業(yè)還有采掘業(yè)、金屬非金屬。后兩者的景氣程度正在下降,基本面的增持理由明顯不足,相關涉及的基金或許主要意味在于波段操作。
格外有意思的是,基金繼續(xù)保持對傳統(tǒng)穩(wěn)定行業(yè)——食品飲料的關注。截至一季度末,基金在食品飲料板塊持有959.5億元,配置比例僅次于金融保險行業(yè),且環(huán)比上升0.51個百分點。
這至少意味著,在基金增持周期股博政策放松的同時,對于長期投資的主流品種仍然沒有放松配置。
新增個股題材股增多
個股方面,鑒于全部持倉個股榜單尚未公布,因此,目前的統(tǒng)計結果只具備參考意義。
根據天相對于已披露基金季報的統(tǒng)計,廈門鎢業(yè)、中國遠洋、國元證券、徐工機械、華工科技、中南傳媒、云南城投、廣汽集團和中源協(xié)和成為基金新增持股的前幾名。
上述十個新增重倉股分布在包括有色稀土、航運、券商、機械、電子元器件、傳媒、地產開發(fā)、汽車、生物醫(yī)藥十個行業(yè)上,整體沒有明顯的行業(yè)特征。
但從另一個方面看,上述十個股票大多是市值50億至300億元之間的中小盤股。均為附帶部分政策扶持、行業(yè)整合、資產重組等題材的個股。買入也主要是少數(shù)基金,投資帶有明顯的波段操作的意味。
比如廈門鎢業(yè)獲得了博時平衡和大成穩(wěn)健兩支基金的青睞,中國遠洋的背后“站”著南方隆元,出手國元證券的是博時新興產業(yè)、看好中源協(xié)和的是海富通精選。華工科技的投資人是諾安股票。均為風格比較凌厲甚至有些公司的當家產品。
相對而言,基金的增持榜較為明朗,中信證券、包鋼稀土、海通證券、海信電器、上汽集團、中聯(lián)重科、海康威視、新華保險、金地集團、沱牌舍得等大市值個股較多。
但基金整體的配置比例并不是太高,包鋼稀土身后,持股較多的基金包括國投瑞銀、長盛基金、嘉實基金、廣發(fā)基金和東吳基金等,單個公司持股市值也不過1~2.7億之間,7家公司合計持股不過13億元市值。占該股流通盤不會超過2個百分點。
基金在中信證券上的持股也接近這個情況,20余家基金共公司合計持股約29.6億元,南方基金一家獨大持有7.3億元,諾安持有了5億元,剩余的公司在300萬至4億元之間。增持股和新增股的投資力度都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