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網》北京專稿/記者 霍侃 張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6月4日表示,執行董事會將盡快討論允許IMF發債的相關提案。
6月5日,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如果IMF最終通過的發債條件符合中國外匯儲備投資對于安全和合理收益的要求,中國愿意考慮購買不超過500億美元IMF發行的債券。
為IMF增加5000億美元的可貸資金,是G20倫敦峰會的一項成果。東道國英國首相布朗曾在會后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將為IMF增資400億美元。但是,中國政府與IMF總裁斯特勞斯•卡恩均未證實這一金額。此次宣布的500億美元超過了布朗當時透露的金額。
IMF網站發布的消息稱,執行董事會會盡快討論相關提案,允許IMF首次向成員國或成員國央行發行債券,這將提高IMF向成員國提供及時而有效的援助的能力。
IMF發行債券尚無先例。不過,時任中國駐IMF執行董事的葛華勇較早前曾告訴《財經》記者,IMF的章程是允許發行債券的,只需要執行董事會以超過50%的簡單多數通過即可。這意味著,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一票否決這一動議(即使是歐盟國家的投票權份額加總,也只占30%左右)。
目前,外界也并不了解IMF債券將以何種形式發行。SDR是較受認同的一個選擇。
葛華勇認為,通過發行債券,SDR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功能可以加強,如果將來能進一步促進這種債券在成員國之間轉讓買賣的話,SDR的功能還可以進一步提高。
在倫敦峰會召開前夕,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央行網站上發表了題為“關于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思考”的文章,其中提議發展SDR為國際儲備貨幣,并提到,IMF正在研究SDR計值的有價證券,如果推行,將有助于推動創立SDR計值的資產,增強其吸引力。
一位熟悉此事的央行官員曾向《財經》記者透露,幾個發展中大國可能會聯合起來說服IMF,使IMF向幾個特定的國家,如“金磚四國”、沙特阿拉伯等發行定向債券,亦有可能是期限更短的票據形式。
俄羅斯財政部長庫德林(Alexei Kudrin)5月28日表示,俄羅斯政府正在討論購買IMF債券的可能,購買額最多可達100億美元。
除了討論發債提案之外,IMF執行董事會近期的工作計劃還包括,盡快提議并批準其他增加IMF可貸資金的措施。
這些措施包括,擴大“新借款協議(New Arrangements to Borrow)”的規模,并使其在操作上更加靈活,IMF將在6月底的執行董事會議上討論有關擴大規模的提案。“新借款協議”是IMF的26個成員國1998年時簽署的一個多邊融資安排協議,旨在為IMF提供后備的可貸資金。
至今,日本已通過與IMF的雙邊協議提供了1000億美元的資金,歐盟和美國也分別承諾過將提供相等數額的資金,但尚未與IMF達成正式協議。加拿大和瑞士也分別承諾提供100億美元,挪威承諾了45億美元。
此外,IMF執行董事會還計劃在6月底之前提議,對成員國增發等值于2500億美元的特別提款權(SDR)。
按照IMF的工作計劃,接下來幾周,IMF執行董事會還將考慮向低收入國家提供貸款,并改革對最窮國家的貸款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