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出臺的二次奶粉收儲計劃或許并不會給乳品企業帶來更多的驚喜。
7月15日,本報記者獲悉,由商務部牽頭,工信部和財政部參與制定的二次奶粉收儲計劃預計將于本月出臺。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下稱乳協)相關人士透露,二次收儲計劃預計收儲奶粉5萬噸,依然是以貼息形式進行。
“5萬噸的計劃,差不多能解決20%左右的庫存,對于目前的乳品行業來說,現在只能是救一時的急!睆V東奶業協會理事王丁棉表示。
奶粉二次收儲啟動
商務部、工信部、財政部在磋商近兩個月之后,奶粉二次收儲計劃即將于本月出臺。
“這次收儲奶粉依然為5萬噸,具體政策本月能出來!鄙鲜鋈閰f人士表示。該人士表示,本次收儲計劃可能主要傾向于較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
奶粉收儲計劃是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政府面對乳品需求下降、進口奶粉沖擊以及高奶粉庫存的情況下提出的救市計劃。
根據原來的計劃,一期奶粉收儲計劃為5萬噸,主要以貼息式貸款的方式進行。國家以2.9萬元/噸的價格采購奶粉,給予企業5.31%的貼息(貸款期為一年),相當于給企業每噸每年補貼1500元。二期收儲量為10萬噸,國家直接收儲,每噸收儲價格為2.4萬元/噸。
據了解,該收儲計劃主要由商務部牽頭,工信部負責提供需要收儲的各地乳制品企業名單,最后再經過包括財政部、商務部、工信部在內的三大部進行磋商,最后確定收儲計劃。
“5月初,我們已經把想加入收儲計劃的乳品企業的名單上交到了乳協!备拭C乳品協會負責人秦小銀表示。
然而,在三大部醞釀了近兩個月之后,即將出爐的二期收儲計劃與原計劃相比縮水了一半!皳私,主要是國家財政方面比較緊張,前期進行了棉花、白糖、豬肉等的收儲,因此二期的奶粉收儲計劃就比原計劃縮水了一半!比閰f該人士表示。
王丁棉預測,5萬噸收儲計劃,差不多能解決奶粉庫存的20%!芭c原來計劃的10萬噸直接收儲相比,新的計劃只能救一時的急!鼻匦°y向記者表示。
低價進口奶粉沖擊市場
事實上,從收儲計劃伊始,便不是針對所有企業的!暗谝淮蔚5萬噸計劃,基本都落到乳業大省的頭上,甘肅省在第一次收儲計劃中便沒輪上!鼻匦°y告訴本報記者。
秦小銀說:“二次收儲計劃上報給我們的也只是部分企業,其它企業可能通過別的渠道去解決庫存。”
在收儲計劃遭遇“縮水”的同時,進口奶粉對國內乳品市場的沖擊卻在加劇。
海關總署6月11日發布的進出口檢測預警顯示,今年1-4月我國奶粉進口倍增。同期,我國進口乳清9萬噸,增長40.1%,占同期我國乳制品進口總量的46.6%;進口奶粉8.8萬噸,增長1.3倍,占乳制品進口總量的45.6%。
據了解,2008年上半年,進口奶粉的價格基本在每噸4萬元左右。然而,從2008年12月份一直到今年4月,進口奶粉的價格基本在2萬到2.2萬元之間徘徊。
秦小銀告訴本報記者,根據甘肅乳品協會5月份的統計,進口奶粉的價格是每噸17000-18000元。“而企業使用的國內奶粉大概在每噸2萬元。”秦小銀說。
秦小銀的話,得到了北京市奶粉經銷商姚先生的證實。“進口原料奶粉的價格降低了,促使大量國內企業選擇進口奶粉!币ο壬硎。
根據海關總署的這份預警報告,全球牛奶增產是導致乳制品原材料價格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
“新西蘭、澳大利亞、美國等國外奶源地陸續進入產奶高峰期,如2009年新西蘭的牛奶產量將增加到1635萬噸,比上一產季提高8%。在美國,原料奶價格為1.6元/公斤,預計二季度將回落至1.4元/公斤,遠遠低于我國2.9元/公斤的平均價格!眻蟾嬷姓f。
乳業救市思路轉變
嚴重縮水的收儲政策,似乎暗示了政府救助乳業政策在思路上的一個轉變。
7月6日,國內最大的糧油食品企業中糧集團斥資40億元聯合厚樸基金收購蒙牛20%的股權。消息爆出,便有業內人士猜測這一舉動有政府意圖在里面。
2008年6月,國家出臺的《乳制品產業政策》曾明確提到:“加快整合現有乳制品生產企業,培育具有先進水平、跨地區、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乳制品企業集團,淘汰落后生產能力,改變乳制品企業布局不合理!
中糧作為一家國企,投資入股民營企業蒙牛,業內人士稱,這實際上也體現了國家扶植乳業的一種思路上的變化。即通過國有資本對企業的參與,增強這些企業的競爭力,從而帶動整個行業的重組、兼并。
在引導乳品企業國內整合的同時,國家對進口奶粉也表示出了應有的關注。7月16日,商務部和海關總署聯合發布了《關于對鮮奶、奶粉和乳清實施自動進口許可管理的公告》。據了解,對于進口乳制品實行這種自動進口許可在國內還是第一次。
公告中稱,根據《貨物自動進口許可管理辦法》(商務部 海關總署令2004年第26號),商務部、海關總署決定自2009年8月1日起對鮮奶、奶粉和乳清實施自動進口許可管理。
“在我國,大宗商品進口需要先進行備案。通過納入自動進口許可管理,商務部和海關總署可以隨時對進口鮮奶、奶粉和乳清的數量進行監測!蓖醵∶拚f,并稱這對于國內奶粉的供需平衡將有積極的作用。
“國家可以通過監測,掌握每段時間的進口情況,并適時調節國內鮮奶、奶粉和乳清的供需。”王丁棉說。
事實上,收儲計劃如果是“權宜之計”的話,政府在乳業方面的新舉動更意味著思路的轉變和更長遠的打算。(張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