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N記者近日從商務部獲悉,今年中央公共財政累計將投入330億元,以支持流通產業的發展。
這330億元中,目前CBN記者已經獲知的,包括商務部和財政部公布的70億元“家電下鄉”、以舊換新方面的補貼資金,以及用于農村市場體系建設、城市服務業發展和中小商貿企業發展的共計60億元資金。
以舊換新補貼所能帶動的消費額相當可觀。據商務部測算,今年全國汽車報廢量將近279萬輛,家電報廢量將近9000萬臺,如果扶持政策能促使其全部更新,預計將拉動消費5000億元。
至于用于扶助城鄉市場、服務業、中小商貿企業的60億元,目前已落實4億元中小商貿企業融資擔保補助專項資金,另安排約2億元用于信用保險的保費補助,還將有資金用于推動銀行對貿易融資方式進行創新。
農村商品流通多年來一直是商務部搞活流通的重點。事實上,330億元中有部分是今年中央財政對商務部啟動多年的促農村消費各項工程的資金追加。這些工程包括“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雙百市場”工程、“農超對接”等項目。
商務部分管流通工作的副部長姜增偉6日在《人民日報》發表題為《繼續堅定不移地擴大消費需求》的文章,表示農村消費扶持項目的范圍和數量今年將明顯增加,而商務部今年啟動的“家電下鄉”、“農機下鄉”和“汽車摩托車下鄉”就是為了進一步擴大農民消費。
最近的統計數據也印證了農村消費的快速增長。今年上半年,全國城市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4.4%,而縣及縣以下市場增長16.4%,增速明顯超過城市,充分體現了農村市場的巨大潛力。
而在城市流通方面,中央財政資金此次將主要用于扶持城市流通網點建設、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完善流通領域市場監管公共服務體系,加快“放心肉”服務體系建設;完善城鄉市場信息服務體系;早餐示范工程建設和應急商品商業代儲體系建設等。
就中央財政大手筆投入流通產業,姜增偉在文中表示:“這必將對促進消費發揮更大的作用。”
財政如此“慷慨”支持流通,與金融危機的倒逼不無關系,外需的減弱使得內需的價值得到凸顯。今年上半年中國GDP 7.1%的增速中,消費貢獻了3.8個百分點。姜增偉在文章中表示,外需嚴重萎縮,中國出口已連續10個月同比下降,目前,國際金融危機尚在蔓延,出口的不利環境還將維持較長時間,因此今后要以擴大內需為主。
而中國的出口大戶——機電和紡織行業的人士及制定政策的相關官員近期接受CBN采訪時均表示,從長遠看,金融危機結束之后,中國產品外需市場的高增長率將不會恢復到危機之前的水平。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教授袁綱明昨日對CBN表示,作為對居民消費需求的補貼,上述政策措施的效果將是“以一當十”。他表示,目前財政投資于大項目建設的弊端已開始顯現,政府主導投資以拉動經濟,會積累金融泡沫。而直接補貼消費的政策,作用已經顯現,尤其是拉動農村消費方面。此外,財政支持流通和消費,對生產企業的正面刺激也會比較大,因此財政今后對流通和消費領域的支持力度還可持續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