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月全國人民幣儲蓄存款連續下跌66億元和800億元,而9月增加額突然回抽至7183億元高位。
股市再次回到3000點之上,上海的顧女士果斷將銀行的10萬存款轉到股市賬號,以便隨時出擊。
事實上,國慶前她剛把這筆活期存款改成7天通知存款,以增加利息。國慶后,她本打算購買利率更高點的短期理財產品,結果剛上班迎來股市開門紅。蠢蠢欲動之下,她決定將資金轉到股票賬號,暫緩購買理財產品。
銀行客戶經理忙拉存款
顧女士的“資金挪移”行為在國慶后并不是個例。
上海某外資銀行客戶經理路希,手上有幾位客戶出現顧女士這樣的“資金挪移”,她擔心當季存款指標壓力上升。
目前,監管部門對市場上掙奪存款行為“管”得比較緊。上海銀監局10月10日剛下發《關于進一步維護上海銀行業良好競爭秩序的通知》,要求“各行要嚴格執行國家有關利率管理規定,嚴禁通過任何方式變相提高存款利率。對以現金獎勵、贈送物品和報銷費用等爭奪存款行為,相關銀行要立即制定措施予以整改糾正。”
《通知》還強調,各行要進一步規范和完善考核激勵制度和辦法,建立健全包括業務合規性、案件有效防控等因素在內的多元化考核體系;要淡化單純的規模和速度考核,防止月末、季末沖時點數;要避免將存款、貸款和發卡等考核指標與獎勵簡單掛鉤,避免將考核指標攤派至非營銷條線的員工。
《通知》的下發,正是在前幾個月銀行存款尤其居民存款出現“搬家”跡象的背景下。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7月,居民戶存款年內第一次出現負增長,而進入8月后,居民戶存款負增長額進一步增加至876億元。
不僅從事個人零售業務的客戶經理,在中資銀行從事對公業務的陸先生也在叫苦:“上半年我個大客戶有1億存款,拉來時銀行還有點不想要,說存款多了。現在,又叫大家拼命拉存款,有個同事本來可以有1億的大額貸款,結果審批部只批了3000萬。一前一后反正很大,弄得大家也跟著調方向。”
據了解,隨著多家銀行爆出資本充足率逼近紅線后,個別銀行分支行一度停止了放貸業務,或者減少放貸額度。
樓市、股市成資金主要流向
拉存款成了迫切問題。然而,股市、樓市雙紅火,“資金搬家”陸續上演。
今年5月后,上海樓市開始又一波急速上升,房子成交量急劇放大。尚未買房的程勇小夫婦再次后悔兩人買房一拖再拖,結果到現在銀行存款永遠追不上房價上漲的幅度。預算中的100平米新房只能轉向70平米的二手房市場,這一次兩人不想再在買房上遲疑不決。
無獨有偶,上海的樓先生看房近3個月后,不僅在7月出手買下一套心儀的房子,還讓未婚妻買下了同一小區另一套房子。“毫不夸張地說,買這兩套房子像搶一樣。中介放出來幾套,一會兒就賣掉了。”樓先生感慨地說。
這兩套房子,樓先生與未婚妻一共貸款200多萬,自己則拿出了120萬的存款。又一筆資金流向了樓市。
“還是買套房子來得實在,不管房價漲還是跌,總歸是固定資產”,上海的股市“菜鳥”強小姐表示,她在股市打拼幾年由于“不會捂也不會割”,損失慘重,已經徹底退出。
與強小姐相反的是,南京的劉先生是個活躍的股民,且收益不錯。自新股重新發行后,資金雄厚的他立馬又轉100萬資金準備申購新股,現在他等著創業板的啟動。
9月存款回升八成是通知存款
來自央行的數據顯示,自7月份以來,信貸增長告別上半年大起大落的局面,7-9月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投放分別為3691億元、4104億元、5167億元,明顯回穩;但與此同時,存款增長卻跌宕起伏。數據顯示,7、8月人民幣儲蓄存款連續下跌66億元和800億元,而9月增加額突然回抽至7183億元高位。
央行人士表示,隨著9月份IPO(首次公開招股)重啟和股市震蕩加劇,存款“大幅波動”是信貸數據的新特點。
央行上海的三季度信貸數據報告中直接指出,自IPO重啟以來,受申購新股資金頻繁進出的影響,第3季度人民幣同業存款出現大幅波動。
7、8月份上海中資銀行人民幣同業存款分別增1816億元和1662億元,其中證券公司存放客戶交易結算資金及驗資專戶存款分別增1501億元和1380億元;9月份人民幣同業存款則減少2276億元,其中證券公司存放客戶交易結算資金及驗資專戶存款降1979億元。
理財周報記者也注意到,在9月中下旬銀行為招攬客戶,推出了大量短期的固定收益理財產品,加上國慶長假不少人士提前選擇了7天通知存款,這些都促進了銀行資金回流的狀況。
央行上海報告中指出,9月份全市企業定期和儲蓄定期存款分別增加946.5億元和409.2億元,兩者增量八成以上為通知存款。
9月份銀行間市場同業拆借月加權平均利率1.27%,比上月上升6個基點,說明資金需求非常活躍。
與此同時,受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影響,三季度外匯存款明顯減少。存款的活期化趨勢不僅是經濟向好的一大參考依據,也是為下一波“資金挪移”做準備。
值得投資者注意的是,每一次“儲蓄搬家”都是與股市走勢密切相關。從歷史上來看,國內居民較大規模的“儲蓄搬家”發生過兩次:第一次出現在1999-2000年,第二次出現在2006-2007年。而A股市場的漲跌情況與居民的“儲蓄搬家”呈現相當的一致性。
國信證券在最新策略報告中指出,隨著實體經濟復蘇,未來的流動性主要來源將轉為熱錢流入與儲蓄搬家,新的流動性將繼續提升市場的估值水平。(時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