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河縣以縣域經濟建設為中心,以鄉鎮為紐帶,以農村為基礎,以縣轄區為單元的區域經濟,該縣結合全縣資源優勢和經濟發展要素,堅持“旅游促動,城鎮帶動,投資拉動,文明推動”四輪驅動、相互促進的戰略,全面推動縣域經濟發展。
堅持“旅游促動”戰略,大力發展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充分利用省旅游優先發展區建設及世行貸款貴州省文化和自然遺產地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的機遇,著力抓好精品旅游景區和精品旅游線路建設,完善旅游配套設施,力爭將溫泉和仰阿莎湖打造成國內外知名旅游品牌。建成新縣城—仰阿莎湖—溫泉和新縣城—仰阿莎湖—百里闊葉林—八萬山兩條旅游精品線路,集中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民族旅游村寨。大力培育和發展民族歌舞、民族服飾、民族飲食和民族民間工藝加工產業,抓好革東八郎古生物化石標本和苗侗服飾文化、民族特色食品、民族藥業的研究與開發,推進民族文化和旅游商品的市場化和產業化進程。到2010年,把劍河發展成為全州乃至全省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
堅持“城鎮帶動”戰略,建設專業旅游城市,提高城鎮化水平。著力抓好區域性城鎮建設,把縣城發展為連接東西南北經濟區板塊的樞紐中心,打造成極具苗侗民族特色的山水園林旅游城市。到“十一五”期末,全縣城鎮擴容5平方公里,新縣城人口力爭突破5萬人,力爭人口城鎮化水平達25%以上。
堅持“投資拉動”戰略,增強借助外力發展自我的能力。積極爭取國債、以工代賑資金投入,充分利用土地融資、招商引資、吸納社會閑散資金、利用金融資本、經營性行業拍賣及特許經營等手段,吸引社會資金參與合理回報的公益事業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十一五”期間,全社會固定資產投入年均達1.6億元以上,招商引資到位資金保持20%增長,引進外資達2億元。到2010年,非公有制經濟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達65%以上。
堅持實施“文明推動”戰略,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切實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積極開展面向城鄉群眾的便民利民服務。堅持依法治縣,強化法律監督。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堅決掃除社會丑惡現象,推進社會文明進步。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廣泛開展創建文明村鎮、文明行業、文明機關、文明家庭為主要內容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在2010年前將縣城建設成為省級優秀旅游城市、省級文明城市和省級衛生城市,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一個文明健康向上的良好環境。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