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訊 (特約記者 張希才)雷山縣28457畝果品基地,預計今年總產量3900噸,總產值可達950萬元。
據悉,為了保證果農們增產又增收,雷山縣果品服務中心從培訓果農種管技術入手,增加增收的科技含量。他們堅持高起點引進新技術、新苗木、新種苗。今年以來,先后舉辦果業培訓班20期,共培訓果農1800人次,在資金困難的情況下,多方籌措資金10萬元,購買咪鮮胺等農約用于防治楊梅樹癌腫病,防治面積1100畝,并手把手指導果農防治,發放資料3000份。果農在掌握新技術后,對低產果園進行了改造,用科技的辦法為增收提供了保障,梨子實行了“計劃生育”,使梨子果大味甜,葡萄、梨子進行套袋。為了使果農有產出還能賣得出,雷山縣職能部門圍繞產品開發市場,狠抓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建設,加快農民與市場的對接。按照“民辦、民營、民受益”的原則,組建了5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
目前,這些組織在連接基地與市場、農戶與老板,發揮出積極有效的作用。同時,這些組織還在新技術、新產品的推廣,擴大生產規模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近日,我們到丹江鎮郎當村采訪時,村會計李金瓊望著她的葡萄園架上,綠葉蔥蘢,碩果累累興奮地說:“黨和政府為我們增收給我們實惠,中央一號文件就像葡萄一樣甜在我們的心頭。”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