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雷山過苗年
○張希才(苗族)
在苗鄉村寨,大節三六九,小節天天有,但苗年文化活動節最為隆重。
說起苗年文化活動節,話題可多了。每年秋糧進家入庫后,地處苗嶺腹地,雷公山麓的雷山縣苗族人民便迎來了自己的傳統節日——苗年節。雷山過苗年都是在“卯日”過的,每年必須經過各村寨德高望重的寨老們選定才過,因為過苗年時間是沒有固定的,但就一般而言,每年都是在“立冬”后的“卯日”過的(即農歷十月上旬)。節日定了,各家各戶派人奔走或打電話、寫信約親接友,并積極做好節日佳肴美酒的準備。
節日到了,苗寨迎來了四面八方的客人,男女老少,喜氣洋洋,殺豬宰羊,舉寨歡慶。家家門前,人們忙碌著燙豬剮豬。
“卯日”這天,各家還添了蒸糯米打粑粑的內容,又要添了雞、鴨、魚的佳肴。當天下午,各家各戶的中欄桿或門口的炮竹聲聲如雷,以示節日祝賀。這些天,男女老少都身著節日古裝、盛裝,笑逐顏開。苗寨里、飛歌、酒歌此起彼伏,將節日氣氛推向高潮。那些古禮與古儀式仍在繼續,另具一格的民族風情令人迷醉。
近年來,中共雷山縣委、雷山縣人民政府對少數民族原生態節日——苗年文化活動十分重視,以民族節日助推農村旅游產業發展,2000年(除2001年不辦外)以來連鎮九年舉辦了盛大的中國•雷山苗年文化活動,以鄉鎮(村)為單位組織蘆笙隊伍,上千名身著節日盛裝,頭戴銀光閃閃鳳冠的苗族姑娘和古裝、便裝的男女匯集縣城體育場和西江“千戶苗寨”銅鼓蘆笙坪,歡跳原生態銅鼓蘆笙及歌舞表演比賽和舉行牛王、豬王、鳥王爭霸賽等活動三至四天以外,各村寨還舉行五至七天的跳蘆笙盛會,在歡跳蘆笙行列中,盛裝在前,便裝在后,盛裝行列中,頭戴銀冠并插銀角在前,只戴銀冠沒有銀角的在后。各色隊伍中,皆是高者在前,矮者在后,層次分明。圍著銅鼓蘆笙轉圈,跳著銅鼓、蘆笙聲聲的節拍,跳起原生態的舞蹈,人們叫“跳蘆笙、踩銅鼓”,苗語稱之為“重趕、重略”。
蘆笙場上用的“千家糯米酒”,都用牛角盛酒敬親人,稱是敬“牛角酒”。蘆笙盛會的最后一天,還舉行未婚男女青年“討花帶”的公開求愛活動。同時舉行了精彩激烈的斗牛、斗鳥、斗雞、藍球等比賽活動。這一古老而又風情濃郁的民族民間活動,使節日添了更濃的樂趣。
每逢苗年節,國內外的藝術家和新聞工作者都紛紛專程來訪。節日里,整個雷山都沉浸在一片歡樂的洋里。真是首首飛歌迎客人,曲曲酒歌送佳賓。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