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墻、花窗、翹檐……春暖花開時節,記者在320國道旁的麻江縣杏山鎮良田村農村危房改造集中建設點看到,一棟棟統一結構,統一風貌,富有民族特色的小樓錯落有致地排列,房屋四周的土地已平整出來,為下一步道路硬化,修建公共休閑場所,庭院綠化等做好準備。
“活了一把年紀,能住在這么漂亮、整潔干凈、生活便利的新村莊,我都激動得睡不著覺。”良田村60多歲的危改戶王老漢搬進新居后,最喜歡做的事就是走到集中建房點馬路對面端詳規劃設計圖。設計圖上,105戶地質災害戶的新家掩映在層層綠蔭之中,縱橫交錯的水泥道路、標準化的垃圾池、規范的籃球場等基礎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展現出了一幅現代新農村的美麗畫卷。
把危房改造與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是黔東南州危改中的一大亮點。作為試點縣,麻江、從江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經濟適用、功能合理”的原則,在工程實施之前,就組織建設、民政、國土等部門的專業技術人員深入危改試點實地測繪、地勘、規劃和設計,從改善人居環境,改變農村面貌的實際出發,對村莊建設整治作出規劃,對房屋風貌進行了統一設計。
兩個試點縣本著“渠道不亂、投向不變、統籌安排、各記其功”的原則,堅持把農村危房改造試點工作與新農村建設中的村寨整治工作結合起來,與農業部門的沼氣池建設、畜牧部門的圈舍改造、水利部門的人畜飲水工程、林業部門的村寨綠化工程等配合實施,節約資源,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復建設,擴大農村危房改造的覆蓋面。
同時,加強農村庭院凈化、村莊綠化、環境美化、道路硬化等建設,完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改變農村“有新房無新村,有新村無新貌”的現象。
在危房改造試點中,為確保集中建房點各個項目的實施,兩個試點縣克服“等、靠、要”思想,積極開展部門幫扶、親友幫建、民兵應急分隊突建、鄉鎮組織勞力援建等活動,吸納社會資金進行農村危房改造。從江縣共投入危改資金2916.55萬元,其中政府補助704.2萬元,整合部門資金和其他投入355.42萬元,群眾自籌資金1856.93萬元。麻江縣共投入危改資金4239萬元,其中政府補助840萬元,整合部門資金和其他投入1065萬元,群眾自籌2334萬元,除全面完成危房改造主體工程外,修建了沼氣池445個、廁所350個、豬牛圈58個。
通過整合部門資金,使危房改造集中建房點的基礎設施大大改善,農民的居住環境得到改善。
“比以前干凈漂亮多咯,安逸得很。”麻江縣宣威鎮翁保村烏羊麻寨通過危改與新農村建設的同步改造,村容村貌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寨里的道路實現了硬化,家家戶戶新建了無害化衛生廁所以及標準的豬牛圈舍。過去柴草亂堆,污水橫流,臭氣熏天的狀況已基本改變。為保持村寨的干凈衛生,烏羊麻組管委還專門制定了《烏羊麻公共衛生公約》,向創建整潔優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社區的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