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訊 (記者 周亮)為確保綜治平安建設落到實處,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麻江縣黨委、政府著眼于“預防為主”,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四個長效防范機制”建設,以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項措施為主線,扎實開展“平安麻江”創建活動,形成了黨委、政府統一領導,政法、綜治部門組織協調,有關部門整體聯動,齊抓共管,全社會廣泛參與的良好工作格局,平安建設覆蓋面達100%,亮點紛呈。
亮點一:綜治平安工作搞不好,干部難提拔
麻江縣將綜治平安建設作為一件得民心、暖民心、穩民心的好事和實事來抓,并將抓平安建設的實績納入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作為干部晉職晉級的重要依據。
嚴格實行縣、鄉鎮、村層層責任制,將綜治、平安建設任務具體落實到工作部門、基層單位和責任人。縣四大班子領導做到親自抓,定期召開專題會議聽取綜治、平安創建工作匯報,并深入基層實地開展調研,加強督促檢查;縣人大、縣政協定期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視察平安創建工作;縣組織人事部門在考察黨政主要領導干部的晉職獎懲時,事先征求綜治委意見;縣目標管理辦在年度考核時、縣直部門在進行專項表彰前,主動事先到縣綜治辦核查名單、征求意見,看是否有“一票否決”或責任查究的情況,做到了在加強領導上有硬手段、硬措施,在工作部署上有硬任務、硬要求,在力量組織上有硬班子、硬隊伍,在檢查考核上有硬杠杠、硬標準,使平安建設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統籌規劃、統籌安排、統一部署、統一檢查、統一獎懲,有力促進綜治、平安建設工作深入開展。
亮點二、人民群眾滿意為最大目標
一是突出領導責任強化。切實把綜治平安建設工作作為各級黨政“一把手”工程來抓,切實做到“三納入”、“三同步”,即納入各級黨委、政府的任期目標,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總體部署,與經濟工作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
二是突出目標任務硬化。明確提出實現“可防性案件下降、公眾安全感增強、人民群眾滿意”的目標,使領導干部責任目標變得很硬、很實、很高,從而促進了各級干部以一流的目標激勵斗志,以一流的標準凝聚人心,以一流的工作爭先創優。
三是突出責任分解細化。在縱向上,實行“三級承包、立狀定責、分層落實”。縣、鄉鎮、村居(社區)及企業單位層層簽訂了“綜合治理目標管理”責任狀,做到了目標明確、責任到人、上下貫通、環環緊扣,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在橫向上,實行“按崗定責、區別管理、分類落實”。從而形成了綜治工作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其他領導合力抓的良好格局。
亮點三:每年經費投入超過100萬
第一,健全真抓實管的責任運行機制,著重解決責任運行不夠規范的問題。一是將綜治工作列入縣委常委會主要議事日程,健全縣委常委會議定期研究綜治工作制度。二是健全聯席會議制度。縣綜治委、紀委、組織部、人事局、監察局5部門每季度召開一次聯席會議,通報情況,互通信息,協調工作,繼續實行“情況通報”、“黃牌警告”、“末位表態制”、“一票否決制”納入目標管理責任制的內容。三是健全責任報告制度。縣綜治委成員單位,每季度要向綜治委書面報告一次綜治工作開展情況和責任制落實情況,年終要由綜治委成員向綜治委全委會進行履行綜治職責報告。鄉鎮黨政一把手在年終時,對抓綜治、保穩定情況進行專題報告。此外,還健全了領導干部綜治工作培訓制度和考察評議制度。
第二,健全齊抓共管的聯動機制,著重解決部門配合不夠有力的問題。通過制定出臺52個部門參與綜治平安建設職責任務,進一步明確了各有關部門在創建工作中的責任,落實了部門領導責任制,從而使各有關部門既分兵把口、各負其責,又通力協作、配套聯動,有效形成了打“總體戰”的工作格局。
第三,健全加大投入的保障機制,著重解決政策落實不夠充分的問題。據統計,該縣每年投入平安創建資金超過100萬元,基本建立了長效的經費保障機制。
此外,麻江縣還建立了綜治獎懲激勵機制。堅持每年召開政法綜治大會對年度工作進行總結講評,凡綜治平安建設工作落實到位、社會治安秩序持續穩定的地方和單位,予以大力表彰和獎勵;對考核不達標的單位列為“重點管理”對象,給予黃牌警告;對發生影響社會穩定問題的,一律取消評先選優資格,問題嚴重的堅決實行“一票否決”,主要領導和有關責任人都要受到相應的經濟處罰;連續兩年被“一票否決”的地方和單位,對黨政一把手就地免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