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侗鄉奏新曲
——黎平縣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紀實
吳會武 周重新
黎平侗鄉,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級森林公園、中國革命老區和全國民族文化保護工程試點縣,是貴州“東進兩湖、南下兩廣”的前沿要塞,在全省“公園大省”和全州“旅游大州”規劃中,被列為侗族風情黃金線上的中心支點,與桂林、張家界構成“旅游金三角”。
在中央提出的建設和諧社會,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的形勢下,結合侗鄉人與自然以及侗族大歌的和諧基調,明確提出了“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創和諧侗鄉,建生態家園”的學習實踐活動主題。全縣共有93個參學單位,涉及2個基層黨委、38個部門黨組、15個黨總支、153個支部,2299名黨員干部參加第二批學習實踐活動。
扎實推進工作
在學習實踐活動中,該縣按照中央、省委和州委的要求和部署,立足本地實際,扎扎實實推進學習實踐活動的各項工作。
領導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實施。及時成立領導小組、組建工作機構、策劃活動流程、落實辦公經費。在方案的制定上,完成“規定動作”,超前謀劃,對學習實踐活動初步方案、主題、載體進行認真研討、修改、細化和審定。
創新學習方法,拓展學習廣度。組織考察學習。組織考察團到我省的清鎮市、丹寨縣和四川重慶考察學習,學習借鑒考察地學習實踐活動先進經驗和做法;邀請中央黨校教授常欣欣,國家策劃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策劃學院教授、資深策劃人蔡甦,省政府政策研究室主任王禮全等專家學者作輔導報告;集中收看省委、州委主要領導同志學習報告和有關專家、學者所作的直播講座;縣委常委帶頭作專題學習報告共11場次,以培訓班、考試等形式對干部進行科學發展觀和法律知識培訓,并組織進行考試,為學習實踐活動夯實理論基礎。
做好思想發動,營造濃厚氛圍。搞好社會宣傳,發放知識問答手冊2000余冊,編發工作簡報212期,信息及簡報共被學習實踐網采用277篇,其中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采用2篇,省官方網站采用3篇;在《貴州日報》刊載25篇,在《黔東南日報》刊載85篇;在黔東南電視臺播放38條黎平信息等。
認真調查研究,細察社情民意。緊密結合“三思考三解決一開創”學習實踐活動載體,把找準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作為確保學習實踐活動取得實效的有力抓手。四大班子領導深入基層開展調研,深入實地對旅游、工業、農業、民生、黨建等14個方面重點課題進行研討。目前,共收到342條調研課題,調研文章342篇。
加強督查指導,為活動穩步推進提供保障。及時組建10個學習實踐活動指導檢查組,負責全縣參學單位學習實踐活動的督查指導工作。進入分析檢查階段以來,各指導檢查組深入各單位加強檢查督導,共召開座談會226場,走訪黨員、群眾1885人,實地調研82次,提出意見建議65條。
抓好查缺補漏,組織開好“兩會”。及時召開全縣學習實踐活動轉入分析檢查階段工作會議,對學習調研階段的工作進行“回頭看”。排查發展難題,組織開好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和黨員組織生活會。在征求意見上敢“亮心”,在查擺問題上敢“亮丑”,在明確整改措施上敢“亮招”,在撰寫分析檢查報告上敢“亮筆”,做到總結成績 “精”,查找問題“準”,分析問題“深”,發展思路“清”。
實實在在的成效
在深入開展學習實踐活動的熱潮中,該縣實現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今年1至5月,全縣生產總值完成44313萬元,同比增長12.1%;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預計達1132元,同比增長12.6%。全縣財政總收入完成5766萬元,增長34.4%。
開展學習實踐活動是惠及民生的偉大工程。該縣緊扣發展主題和載體,積極爭取中央涉及到水利、交通、農業、教育、城市建設等方面1.9億元項目資金,努力在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下功夫、求突破、見實效。
針對“快速通道在建設,黎平怎么辦?”問題,加大建設力度,逐步改善發展條件。構建和諧交通,創建致富大路。目前,形象進度均在80%以上,通村公路建設工程已通過省州驗收,總計完成投資1650萬元;搶抓機遇,對接“兩高一快”發展特色產業。先后建設茶葉、優質米、蔬菜、油茶等基地,其中完成新茶園基地建設3.01萬畝,目前全縣茶園面積共8.1萬畝,僅敖市鎮蒙村村就有3582畝,年產值250萬元,戶均收入4909元;以生態為底線,重點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加快以林業資源加工為重點的生態工業,積極扶持和培育龍頭企業,超前規劃承接中東部產業轉移工業區(帶),現在,全縣共有4家生態加工企業,實現573萬元稅收,解決就業1000余人。
針對“唱響原生態旅游,我們怎么做?”問題,大力發展旅游業。堅持走旅游興縣和生態文明崛起之路,扎實做好農業(農產品)—工業(加工業)—旅游(推介促銷)的全面結合,以廣泛投入機制,堅持走“以資源換資金,以市場換投入”的路子,加快發展鄉村旅游;不斷加大黎平會址和肇興景區的開發和保護力度,“一會兩節”籌備工作進展順利;啟動“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創建活動,推進景區二次開發,以全省鄉村旅游示范點肇興侗寨為代表,已經陸續發展特色旅游鄉鎮6個,旅游專業村22個,農家樂55個,直接安置就業人員5000余人。1至5月份,共計接待游客36萬人次,同比增長49.6%,實現旅游綜合收入 7453萬元,同比增長44.4 %。
針對“建設中心城市目標已提出,我們怎么干?”問題,不斷加強城鎮建設,城市品位逐步提升。對城郊村,通過城鎮基礎設施的延伸和引入城鎮社區管理模式,納入城鎮發展框架,推進農村轉社區、農民轉市民。
同時,扎實抓好主題實踐活動,開展“四聯四幫”活動,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在縣委書記閔啟華的聯系幫助下,集“公司+農戶+基地”為一體的侗鄉米業有限公司不斷發展壯大,日產150噸精制大米,發展優質稻生產基地2.5萬畝。今年1—5月,該公司糧食收購總量5900噸,共支付2100余農戶糧食收購資金1060萬元,充分發揮了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促進了農民增收,企業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