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黔東南日報》消息 筆者從劍河縣了解到,該縣的敏洞鄉、觀么鄉今年種植纈草產油1300多公斤,創收達1100萬元,成為群眾增收的一條有效渠道。
纈草又稱滿坡香,其根部可以入藥,有鎮靜、止痛等作用。纈草油是用纈草經烘烤加工后提取的油質物。油質透明,呈草綠色,味濃香,以其根部經高溫蒸發,冷卻提取植物油,是制藥、化妝品、香精等行業不可缺少的調制品。目前,市場緊缺。
近年來,劍河縣敏洞、觀么鄉兩鄉把發展纈草種植作為農民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來抓。2008年敏洞鄉的章溝、和平、圭怒、干達等5村種植戶達350多戶,創收220余萬元;觀么鄉的老屯、翻滾、平下、民村、白膽等5村種植戶達150多戶,創收150余萬元。目前,市場每公斤銷售價900元左右。種植纈草每畝產值達4000元以上,每畝純收入在3200元以上。劍河縣的敏洞、觀么兩個鄉有10多個村都是居住于高寒地帶,平均海拔1000米,地理、氣候條件均適宜種植纈草。今年,種植纈草比去年更多,敏洞鄉纈草油700多公斤,創收600余萬元,觀么鄉纈草油600多公斤,創收500余萬元。
(姜丹峰 萬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