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7年奮斗,7年拼搏,7年來黔東南信息港經歷了許多風風雨雨,7年來,我們一路走來一路歌。今年9月22日,州委副書記韓卉就非公有制企業和網絡媒體發展情況專程到黔東南信息港進行調研,為黔東南信息港的下一步發展指引了方向,10月31日,作為中共黔東南州委機關報的《黔東南日報》全面系統地報道了黔東南信息港,現進行全文轉摘。在以后的工作中,黔東南信息港將繼續堅定走“建設數字化的黔東南,讓黔東南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黔東南”的路子,將把最具時代特色的網絡平臺和我州最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有機結合,圍繞州委、州政府中心工作,切實服務全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希望廣大網民一如既往地關注、支持黔東南信息港,同時,歡迎大家提出寶貴意見。
風雨歷練現彩虹
——記蓬勃發展中的黔東南信息港
⊙《黔東南日報》記者 黃桂花 付大林
從沒有記者到建立一支合格的新聞隊伍;
從編輯轉載新聞到記者原創獨家;
從連續六年負虧經營到如今微薄盈利;
黔東南信息港用七年的時間,破繭成蝶完成了一個完美的蛻變。
胡錦濤總書記曾強調指出,要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互聯網新聞宣傳工作,努力掌握網上輿論引導的主動權,使互聯網站成為傳播先進文化的重要陣地。
七年來,黔東南信息港用實際行動詮釋著胡錦濤總書記的指示,并以豐富的國際國內新聞及快捷信息量大的州內新聞吸引著全國各地的網民,成為黔東南州點擊量最大的新聞網站。經過黔東南信息港人的不斷努力,現在的黔東南信息港已經成為黔東南對外和對內展示宣傳的一個重要窗口和平臺。
誕生
黔東南信息港隸屬黔東南信息港網絡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2002年8月15日,在中共黔東南州委宣傳部、黔東南州人民政府新聞辦、中共黔東南州委外宣辦的大力支持下,黔東南信息港正式開通成立。“把具有時代特色的網絡平臺和我州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有機結合,積極發揮網絡媒體優勢,始終堅持以‘建設數字化的黔東南,讓黔東南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黔東南’為己任,努力提高黔東南知名度,樹立黔東南新形象”是黔東南信息港的宗旨。
黔東南信息港設置有“要聞”、“綜合新聞”、“縣市新聞”、“百姓呼聲”、“整臟治亂曝光臺”、“人物訪談”、“人才頻道”、“本地通”等10多個頻道,全方位、多角度地宣傳黔東南的時政時事、社會動態、重大活動、人文史實、民風民俗、自然風光、景區景點等,關注民生、聚焦社會熱點、反映百姓呼聲、傳播先進文化、把握市場脈搏。
歷練
很多人都不知道,2002年剛成立的黔東南信息港是沒有新聞記者的。網民們每天看到的新聞都是轉載于別的媒體。“復制”、“粘貼”、“上傳”,后臺編輯通過這幾個簡單的動作,便完成了一個網站新聞的全過程。
新聞網站卻沒有自己的新聞記者,這成了企業高層著重思考的問題。經過緊張籌備,2003年初,黔東南信息港招進了屬于自己的第一位新聞記者。從此,凱里街頭巷尾都有黔東南信息港記者忙碌的身影。網民在點擊新聞時,看到了本地記者親自采寫的稿子。寫身邊人、談身邊事,黔東南信息港獲得了眾多網民的肯定和贊揚。
一步一個腳印,黔東南信息港真正走向發展是在2008年。這一年,黔東南信息港迅速發展壯大到50余人,建立了一支10余人的專職新聞采寫隊伍,此外,分布在全州各縣市單位的特約采編和通訊員達到90余人。經過長時間的磨合,黔東南信息港已具備在原創新聞質量和新聞深度的基礎上組織、策劃、報道、輿論引導能力。
2008年以前,黔東南信息港一直是負虧經營。但源于對新聞事業的熱愛,企業高層并沒有放棄這一塊陣地。直到去年,黔東南信息港終于贏利6萬多元,打破了一直“燒錢”的歷史。6萬多元,相比多年來公司的投資而言,是微乎其微的。但大家卻從盈利里看到了希望,對于每個黔東南信息港人來說,都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發展
作為黔東南州最早的新興網絡媒體,黔東南信息港自成立以來,克服了重重的阻礙和困難,經過七年的努力與摸索,逐步確立了以新聞立港為中心,多角度拓展市場運營模式求發展,如今企業進入蓬勃發展階段。
目前,黔東南信息港已經突破6萬次的日訪問量,在中國網站排名貴州地區網站中穩居前10位,在黔東南所有網站中排名第一。
七年來,黔東南信息港順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積極投入到我州的新聞事業和信息化建設事業中,面向全世界發布了近40萬條黔東南地方新聞,并被各大網站轉載以及百度、谷歌等知名搜索引擎收錄;同時為我州機關、企事業單位建立起并維護著近300多個政務公開和企業宣傳網站,以及自主開發并實施了50余套各式辦公和應用軟件,還先后義務組織了500余人次進行電腦應用和信息化專業知識普及培訓。
七年來,黔東南信息港積極響應州委、州政府的號召,在州委宣傳部的直接領導下,廣泛參與我州的經濟建設、社會民生以及各項重大活動,承擔起對外宣傳的重要任務。黔東南信息港先后參與了凱里“文明城市”創建、凱里“全國優秀旅游城市”創建、“多彩貴州”、黎平機場通航、黔東南州建州50周年大慶、凱里原生態民族文化節、余秋雨黔東南之行以及歷屆凱里國際蘆笙節、臺江“姊妹節”、雷山“苗年節”、黎從榕“侗族大歌節”、原生態民俗文化藝術節及奧運火炬傳遞、“兩會”等重大活動和事件的深度宣傳、系列報道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對內對外宣傳任務。
更令人欣喜的是,2009年5月6日,黔東南信息港與中國移動正式達成黔東南州唯一的SI、SA戰略合作伙伴,與此同時,經過貴州省相關部門批準,《黔東南手機報》落戶黔東南信息港,為充分利用新興媒介,積極推動我州的新聞事業打下堅實的基礎。今年“兩會”期間,信息港通過短信、彩信及時地把當天兩會新聞和重要資訊發給“兩會”代表,受到了“兩會”代表的好評。
2009年9月22日,州委副書記韓卉到黔東南信息港就我州非公企業和網絡媒體發展情況進行調研。韓卉對黔東南信息港在近幾年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她說:“要充分發揮網絡媒體優勢,把最具時代特色的網絡平臺和我州最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有機結合,圍繞州委州政府中心工作,切實服務全州經濟發展大局,同時,通過突出本土、民族特色謀求企業自身發展,進而更好地為黔東南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貢獻力量。”
韓卉的指示,給黔東南信息港人打入了一針強心劑。黔東南信息港人表示,為推動黔東南州經濟建設,他們愿樹立愚公移山的信心,發揚臥薪嘗膽的精神,齊心協力,開拓奮進,難中求進,變中求活,變危機為轉機,贏得機遇;化風險為風景,獲得發展,用激情譜寫黔東南州新聞事業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