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入畫來——臺江縣著力打造南宮原始森林旅游紀實
擁有“天下苗族第一縣”、“苗疆腹地”、“中國貴州苗族姊妹節”、“天下獨木龍舟”等旅游品牌后,臺江縣委、縣政府將最后的綠色“天堂”,打造成人類最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走進南宮綠色“天堂,滿目蒼翠入畫來……
臺江到州府凱里僅30分鐘,到省城貴陽僅兩個半小時,到湖南芷江機場僅1個半小時,臺江縣北上重慶,南下兩廣,東出湖南,西進貴陽的陸空現代化交通網絡已經形成。
南宮原始森林公園植被主體為地帶性植被,森林覆蓋率達85%,地帶性植被為常綠闊葉林、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落葉闊葉林、山地灌叢林草地。主要的森林植被類型有:原生的甜櫧栲林、翠柏林、馬尾松樹林、水青岡林、杜鵑灌木林、楓香+響葉楊林及山地灌叢草坡等等。主要植物有674種,主要的珍稀野生保護植物有:紅豆杉、伯樂樹(鐘萼木)、柔毛油杉、臺灣杉、香樟、閩楠、中華獼猴桃、深山含笑、青錢柳等等。主要野生動物有178種,其中獸類有8目20科48種,鳥類有11目30科130種。主要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白頸尾雉1種,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有鴛鴦、雀鷹、松雀鷹、獼猴、黑熊、大靈貓、小靈貓、金貓等28種。
巫迷河河段位于南宮景區,河水清澈,流水時而急灘、深潭浪花追逐,時而靜美之中增添動趣。河兩岸山體植被茂密,灌木叢生,屬原始生態自然景觀,是理想的漂流河段。
紅陽萬畝草場。位于紅陽景區西南部,面積10000畝。萬畝草場綿延起伏,山巒碧綠,氣勢磅礴,每當旭日東升、夕陽晚照、蒼山如海、云移峰動、雪景、雨淞出現之時,是觀草場景觀、森林景觀、天象景觀等良好場所。
南宮原始森林公園,有“龍盤虎踞”等觀賞性較高的地文景觀,有清澈秀麗的風景河段、山澗溪流,有雪景、雨淞、云海、霧海等壯麗的天象景觀,更有至今還保持著本民族語言、特有的生產、生活方式和民族風情等原生性的苗族文化。公園自然景觀之間和人文景觀資源地域組合性好,分布較集中,民族風情多分布在公園主干道線上和自然景觀相連。
公園游覽條件良好,可游面積大,公園可組合推出休閑度假、民俗文化風情旅游、游覽觀光、康體健身、漂流、森林徒步探險、森林飲食等系列旅游產品,符合現代生態旅游發展的需求和人們“返璞歸真”的欲望,同時還能使游客達到寓游于文化品嘗、提高學識的境界,對游客特別是城鎮居民游客、特殊興趣游客具有較大的吸引力,其開發利用市場前景廣闊。
為了加快地方經濟和旅游業的發展,臺江縣在“十一五”期間,將新建紅陽—汪江19KM部標四級公路;新建紅陽萬畝草場—汪江6.8KM省標四級公路;新建汪江—交密—雷山方祥30KM部標四級公路等。通過公路建設,公園道路基礎設施得到改善,將改變紅陽、交密景區之間無公路連接的狀況,從而使游客能相對快速舒適地到達南宮森林公園的景區景點。
森林公園內電力供應穩定,電源為國家電網,電能充足、使用和搭接比較方便。且有移動通訊機站,通訊網絡覆蓋主要景點,信號穩定,為發展森林旅游業提供了良好的通信條件。
公園與之相鄰的城關鎮臺拱鎮、南宮鄉都有醫院、商店,具有一定的醫療、商業服務條件。公園紅陽景區距臺江縣城僅3KM,可利用中心城區的醫療、商業服務條件,滿足開展旅游對醫療、商業服務的需要。
臺江縣委、政府高度重視旅游資源的開發,尤其是南宮森林公園景區的旅游開發,在“上好山、留住水、舞好龍、跳好舞、搞好一條路”的經濟發展總思路下,提出了把旅游業作為臺江縣主要支柱產業的新的經濟增長以及后續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撐點的戰略決策,突出了旅游業的發展地位和作用,制定了《臺江縣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2001—2015)》。
規劃中,擬將巫迷河漂流河段的交密村至南牛大橋交密河段及南牛河段建為漂流場,清理河道,配置漂流和救生設備,開展漂流活動,打造“交密—南牛河漂流”的特色產品。
規劃在景區紅陽溝紅寨腳翁向南(小地名)林美水幽處修建紅陽休閑山莊,開展相關娛樂健身活動,作游客到景區休閑、度假、避暑、娛樂及會議商務的場所。
在紅陽草場開發建設騎馬觀光、賽馬、草地滑輪、草地滑翔、登山、搭設帳篷野營等旅游活動。根據游客自身動力技能,開辟初學、適應、刺激三級草地滑輪運動項目。在這里可以讓游客充分享受“北方滑雪、南方滑草”的康體健身運動,領略到清風撲面,經綠浪迎來、草上疾飛、履帶追風的樂趣。
交密苗族村寨民居建筑特色保存完好,周邊生態環境優美。把交密苗族村寨作為鄉村旅游開發。保持民居內外的布局格局,在原有建筑布局的基礎上,對周圍環境進行整治,挖掘村寨的文化內涵,改造破損建筑,完善村寨內道路、給排水等基礎設施,提高村民的現在素質,把游客引進村子,游客可吃、玩、住在苗家,體驗苗族的民俗風情和生活習俗。還規劃在交密村建“苗族文化生態園”,大力開發苗族文化生態旅游產品。
打造綠色臺江、生態臺江,繪就綠色“天堂”,生態“天堂”。到那時,必將給臺江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文化繁榮、生態良好、生活改善插上騰飛的翅膀。
(邱存雙)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