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針對過剩產能的調控風暴已經掀起。本報獲悉,9月30日國家發改委正式暫停對鋼鐵、焦炭、電石、煤化工、風電整機設備、電解鋁和船塢、船臺項目的審批,暫停時間為2009年到2011年。同時,國家發改委還叫停了地方政府對這些行業新上項目的備案權。
這意味著,官方試圖做到在2012年之前,上述七大行業新建項目全部停批。
控制新上項目的同時,對一些行業現有產能的淘汰力度也開始加大。發改委相關官員透露說,他們正在敦促地方政府拿出三年內具體的淘汰目標,并要與地方政府簽訂產能淘汰目標責任狀。發改委和相關部門還正在考慮對各地的產能淘汰進展進行大清查。
國家發改委產業政策司官員對本報表示,此輪對過剩產能的治理,“堅決把住新增產能,同時淘汰已有產能,我們希望能通過三年的時間,把這個問題解決好。”
除了上述兩個政策,信貸、土地、環評、修訂《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等配套政策組合,均已經開始啟動。據悉,國土部正在修訂《限制用地項目目錄》和《禁止用地項目目錄》。
新項目一律停批
國家發改委相關官員對本報表示,在控制新增產能方面,主要采取兩種手段,一種是部分行業所有項目一律停止新建和擴建,這些行業主要包括:鋼鐵、煤化工、焦炭、電石、風電整機設備、電解鋁和船塢、船臺項目。該官員稱:“這七個行業,已經是多年來產能過剩最為突出的行業,堅決要從源頭上把住。”
另一種手段是采取等量淘汰的方式,這些行業主要包括水泥、平板玻璃、多晶硅和造船。相關官員稱,之所以采取等量淘汰的手段,主要是為了這些行業的升級換代,提高技術含量和升級產品結構。
該官員說:“有些行業是屬于新興行業,比如多晶硅,這需要政策引導發展,有些行業盡管整體總量已經過剩,但是存在與市場的有效需求不對應的情況,比如造船行業,我們在海洋工程方面的產品幾乎是空白。”
中國在上述行業的產能過剩已經相當嚴重。
中國2008年鋼鐵產量是5億噸,但實際產能已經是6.6億噸,加上部分在建項目,國內總產能已經超過7億噸。
水泥方面,2008年我國水泥產能18.7億噸,目前在建水泥生產線418條,產能6.2億噸,另外還有已核準尚未開工的生產線147條,產能2.1億噸。這些產能全部建成后,水泥產能將達到27億噸,但市場需求僅為16億噸。
煤化工領域的重復建設現象也相當嚴重,產能過剩30%。2009年上半年甲醇裝置開工率只有40%左右。“逢煤必化、遍地開花”的局面已經顯現。
風電整機設備領域也出現了一哄而上的情況,截止到2008年底,全國已安裝風電機組11638臺,總裝機容量1217萬千瓦。目前,我國風電機組整機制造企業超過80家,國家發改委預計到2010年我國風電裝備產能將超過2000萬千瓦,而每年風電裝機規模僅為1000萬千瓦左右。
產能過剩行業即將迎來的將是一場嚴厲的清理風暴。以煤化工為例,產業協調司巡視員熊必琳稱,“那些已經批了但還沒建的要停掉,今后三年要停止審批單純擴大產能的焦炭、電石、甲醇等煤化工項目。”
發改委官員10月20日對本報說:“不僅是煤化工行業,原則上所有產能過剩的行業都遵循上述辦法,尤其是被國務院點名的行業,不僅三年內不會再批新的項目,而且已批未建的項目,沒有特殊情況的話,都要停止開工建設。”
這意味著,那些已經拿到批文的項目將無法上馬。這讓一些地方政府感到“壓力很大”。安徽省發改委的官員說,“要求已經批了的項目不開工,這確實很難。一般來講,這樣的項目前期準備差不多已經全部到位了,包括規劃、貸款、環評等等,現在不讓開工,意味著所有的前期工作都白做了。”不過,該官員同時表示,“既然國家發改委已經做出了這樣的要求,地方也會盡力實施。”
據悉,為了控制產能過剩行業的增量,相關部委的配套措施也將相繼出臺。其中包括國土部正在修訂的《限制用地項目目錄》和《禁止用地項目目錄》。國土部日前已經下發通知,要求未經國務院及國務院投資主管部門審批的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風電設備、船塢船臺等產能過剩行業和重復建設項目,一律不得安排用地計劃指標。
此外,國家發改委已經和證監會等相關部門聯合,收緊了上述行業企業的融資渠道。對于不符合產業政策的項目,一律不準通過企業債、項目債、中期票據、增資擴股等方式融資。
落后產能一律淘汰
據了解,在國家發改委已經劃定的幾大行業的淘汰標準中,門檻再度大幅提高。其中鋼鐵行業,要求在2011年底前,堅決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爐、30噸及以下轉爐和電爐。同時要求,鋼鐵企業噸鋼綜合能耗應低于620千克標準煤,二次能源基本實現100%回收利用。
水泥行業,要求對2009年9月30日前尚未開工的項目一律暫停建設并進行一次認真清理,對不符合上述原則的項目嚴禁開工建設。玻璃行業,要求對現有在建項目和未開工項目進行認真清理,對所有擬建的玻璃項目,各地方一律不得備案。
地方政府盡快制定三年內徹底淘汰落后產能的時間表。
對興起不久的多晶硅行業,要求嚴格控制在能源短缺、電價較高的地區新建多晶硅項目,對缺乏配套綜合利用、環保不達標的多晶硅項目,不予核準或備案;新建多晶硅項目規模必須大于3000噸/年,占地面積小于6公頃/千噸多晶硅等。同時要求到2011年前,淘汰綜合電耗大于200千瓦時/千克的多晶硅產能。
據悉,國家發改委負責修訂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已經接近尾聲。該文件一旦出臺將對行業準入提出最為明確的劃分和界定。《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根據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將具體行業進一步劃分為鼓勵、允許、限制、禁止四大類別。
事實上,早在2008年11月,國家發改委就已經著手開始修訂 《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并在2008年12月初發布了征求意見稿,被稱為是《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08年版,不過至今該版本尚未正式發布實施。國家發改委相關官員透露稱,隨著經濟危機的爆發,以及國務院為應對危機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相關政策的出臺,需要對征求意見稿進一步修訂。
國家發改委相關官員稱,修訂后的 《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產能過剩問題突出的行業,門檻標準會進一步提高,更多的產品和工藝將會被列入限制和禁止類。
與以往產能淘汰風暴不同的是,此輪淘汰中,國家發改委更加注意對“以等量淘汰知名,行產能擴張之實”的項目的審查。國家發改委相關官員說,“今后將會加大對項目審批的督察力度,嚴禁下放審批權、嚴禁化整為零審批和違規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