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張敏 發自北京
7月27日,隸屬于國土資源部的中國土地礦產法律事務中心發布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房地產開發用地供應量同比增加98.4%,占總供應量的比例繼續增加。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報告上了解到,截至第二季度,房地產用地平均成交價款出現一定程度的回落。個別重點城市,地價降幅更加明顯。
據北京中原地產的統計,北京市的住宅樓面價與新政前相比,下跌了近六成。
住宅用地供應同比翻番
上述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31個省(區、市)土地供應總量為17.9萬公頃,同比增加65.1%。
其中,工礦倉儲用地、房地產開發用地和基礎設施等其他用地 (包括公用設施、公共建筑、交通運輸、水利設施、特殊用地)供應同比分別增加31.9%、98.4%和77.1%。房地產用地占土地供應總量的比重為37.4%,同比提高6.3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在房地產開發用地中,住宅用地供應量同比增長112.5%。其中,保障性住房用地(經濟適用住房用地、廉租住房用地)供應量同比增加99.2%。
同時,隨著4萬億元投資計劃效應的逐步顯現,一些地方基礎設施用地供應量增加明顯。上述數據顯示,貴州省上半年以重大工程為主的基礎設施用地供地面積為8005公頃,超過去年全年基礎設施供地總量。
在調控政策的壓力下,今年各地的供地任務普遍較重。年初,國土部要求各地增加住宅用地供應量,并強調,保障性住房、棚戶區改造和自住性中小套型商品房建房用地不得低于住宅用地供應總量的70%。
但上述報告中,并未提到這三類用地所占的比例。
報告還預測,在未來中央將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的背景下,下半年土地供應量將保持平穩增長。
重點城市地價降幅明顯
與此同時,土地市場交易卻出現冷卻的趨勢。報告顯示,與供地量增幅相比,上半年土地出讓總面積同比僅增加53.9%。出讓面積占土地供應總量的65.8%,同比下降4.8個百分點。
其中,通過招拍掛出讓的土地面積占土地出讓總面積的90.7%,同比提高6.1個百分點。
為避免地價過高、“地王”頻出的現象,年初,國土部醞釀完善招拍掛制度,并要求各地更多采用招標方式出讓土地,此舉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地價過高的現象。
但調控政策同樣使企業陷入觀望。報告稱,隨著各地房地產調控政策的陸續出臺,房企的拿地熱情明顯降低,土地市場競爭強度有所回落,一些城市開始出現流標(流拍)現象。
受此影響,第二季度土地出讓平均價款為948元/平方米,環比下跌9.8%。其中,房地產、商服、普通商品住房用地出讓平均價款環比分別下跌5%、17.4%和10.6%。
在個別重點城市,地價降幅更加明顯。據北京中原地產的統計,截至今年6月29日,新政后北京市成交土地樓面地價從6654元/平方米下調至2712元/平方米,降幅高達59.2%;住宅的樓面價也從新政前的12258元/平方米下調至5085元/平方米,降幅達58.5%。
落實開竣工申報制度
報告建議,在本輪房地產市場調控中,應繼續促進民生用地供應計劃切實“落地”,保障民生用地供應。
同時,應進一步貫徹落實建設項目開竣工申報制度,將已供土地的開發建設情況向社會公開。據了解,國土部正在醞釀,在土地出讓合同中,約定企業的開竣工日期,并將企業的開工情況定時向社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