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財經訊 海關總署10日發布7月外貿數據顯示,出口增幅已經連續2個月下滑,進口增幅連續4個月下滑,貿易順差則創下了18個月來的新高。
澳新銀行分析認為,由于基數原因以及全球范圍內的經濟增速放緩,中國的出口增速已經見頂,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貿易增速將逐步回到正常的、但更具有可持續性的區間。
今年7月份,我國進出口值2623.1億美元,增長30.8%。其中,出口1455.2億美元,增長38.1%,好于市場預期;進口1167.9億美元,增長22.7%,低于市場預期。順差為287.3億美元,創下2009年2月以來的新高。
從環比來看,今年7月份進出口較6月份環比增長3%。海關指出,這是繼6月份后,月度出口值及進出口總值再次創歷史新高。
總體上,與2008年前7個月相比,今年前7個月進出口總值增加9%;出口增加5.9%,進口增加12.7%。對外經貿大學校長助理、國際經濟貿易學院院長趙忠秀對網易財經表示,連續數月的數據顯示,出口已呈穩定增長的態勢,穩定外需的政策起到了明顯的效果。
出口增幅連續兩月下滑
從6月份開始,未經季節調整的單月出口增幅已經連續兩個月下滑。高盛高華此前指出, 7月中旬部分貨物出口退稅政策的取消將導致當月出口增速的放緩。趙忠秀認為,全年貿易"前高后低"的走勢正在逐漸顯現。
前7月,一般貿易出口3901.2億美元,增長38.3%,高于同期全國出口總體增速2.7個百分點;進口4219.9億美元,增長50.3%,高于進口總體增速3.1個百分點。
同期,加工貿易出口3984.1億美元,增長32.4%;進口2311.2億美元,增長43.2%。趙忠秀對此表示,加工貿易項下進口的快速增長,預示未來2~3個月出口仍將是"強勁"的。
從產品來看,前7個月,傳統大宗商品出口增速普遍較上半年有所加快。其中,服裝出口668.3億美元,增長17.4%,較上半年加快1.4個百分點;鞋類出口194.2億美元,增長23.6%,加快2.8個百分點;不過,玩具出口較上半年放緩了0.5個百分點。
澳新銀行認為,中國的出口恢復速度已經超出預期,是官方在6月逐步取消400多種商品出口退稅的重要原因。如果出口向好的趨勢持續,政府或將逐步增大出口退稅的取消范圍。
進口增幅連續四月下滑
從今年4月份開始,未經季節調整的單月進口增幅已經連續四個月下滑。7月進口總值環比下降0.4個百分點,6月份環比增幅為4.6%。
上半年進口增幅較快、內需擴張逐漸放緩被認為是下半年進口增幅持續下滑的主因。另外,澳新銀行認為,進口減少也表明中國政府近期進行的調整產業結構、關停并轉高耗能產業以及削減過剩產能的政策,已經起到了一定的政策效果。
7月單月,一般貿易項下進口636.9億美元,同比增長22.4%。進料加工貿易項下進口269.4億美元,同比增長20.7%。趙忠秀認為,一般貿易項下大宗商品以及資源類商品進口保持了較快增長,這一塊又將支撐加工貿易的增長。
海關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鐵礦砂進口平均價格逐月攀升,進口平均價格為每噸111.2美元,上漲46.5%。但單月進口量連續3個月出現同比下降,呈現"倒U"走勢。同期,液化氣、汽車、原油等重點商品的進口都保持了較快增長。
總體來看,今年前7月大部分主要大宗商品進口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長,進口均價同比也在快速回升。其中,7月進口鐵礦石數量卻比6月增加400萬噸,澳新銀行認為,這表明中國對大宗商品的需求總體上仍然是健康并可持續的。
順差創18個月以來新高
7月,貿易順差創下自2009年2月以來18個月的新高,達到287.3億美元,高于市場此前預期。不過,前7月,一般貿易項下出現貿易逆差318.7億美元,而2009年同期則為順差13.1億美元。
澳新銀行認為,貿易順差擴大將不斷增加人民幣的升值壓力。昨日,人民幣兌美元已經升破6.77關口,引發市場關于央行可能進一步允許人民幣升值的預期。
不過,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相對于貿易順差,目前人民幣匯率受資本流入的影響更大。他對網易財經預計,未來幾個月貿易順差將在200~300億范圍內波動,不會再出現劇烈波動的狀況。同時,出口和進口增幅都將逐步小幅回落,因此,外貿政策應該不會再次收緊。(江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