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財務省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中國增持日本國債5830億日元(合69.7億美元),為連續第7個月凈購入日本國債。與此同時,據韓國媒體報道,近來中國一直增持韓國國債,已經成為韓國第三大債權國。
中國在5、6月份分別凈購入7352億日元和4564億日元的日本國債,而今年前4個月總計增持5410億日元的日本國債。這樣算來,今年以來,中國已經增持了17746億日元的日本國債。
此外,截至今年8月末,中國持有的韓國國債達到4.7435萬億韓元(合37.95億美元),已經成為韓國第三大債權國,僅次于美國和盧森堡。
業內人士指出,中國增持日本國債是在日元升值背景下作出的短期選擇,這從7月份中國凈買入的日本短期債券高達6408億日元就可見一斑。7日東京外匯市場日元匯率驟升,一度觸及1美元對83.80日元的高點。此次外儲參考市況作出短期調整,也進一步說明外匯儲備的多元化趨勢愈加明顯,在配置方面更加注重均衡。
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丁志杰認為,目前國際幣種的多元化必然導致外儲資產的多元化。金融危機暴發以來,國際貨幣格局有了一些調整,以前市場更多關注歐美貨幣,而今后亞洲貨幣的崛起是必然趨勢,比如日元、韓元等,外匯儲備投資要順應這個趨勢,對相關貨幣資產加以豐富,從而更好地分享亞洲未來的發展。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外匯儲備僅僅是根據市場情況做一些短期調整,即在外儲的增量上有變化,而存量的規模很大,其結構很難撼動。目前,美國國債在較長時間內仍將是我國外匯儲備的重要投資對象。截至6月底的數據顯示,中國持有美國國債的數額占中國外匯儲備余額的35%左右。(李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