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一未能贏得9月28日股東大會的勝利,雙方會有什么舉動?國美電器候選董事鄒春曉:分裂這個詞可能比較嚴重,但是確實會出現兩個國美。陳曉:對我來講,一定會接受,因為是股東的選擇,但今天讓我主動離開這個地方,是對很多對我信任的人不負責任的。
9月16日,農行破發。
這天上午,不對稱加息、“農行需要補充的資本和核心資本最多,分別達3626.82億元和3310.49億元”等傳言在市場上散播,特別是后者極其不靠譜的謠言直接導致多達3億多股2.68元買單突然撤下,農行瞬間破發。
隨后,農行承銷商的公關公司向媒體提供了三篇“參考資料”印證了《華夏時報》9月11日發表的《農行2分錢行情解謎 套利資金保發阻漲T+0月賺14%》(下稱《農》),的確有套利資金在做農行股價套利生意,這也是導致農行股價上不去下不來的主要原因。絕大多數2.68元的買單屬于套利資金,而非所謂的機構“護盤”資金。這也得到農行的投行方面的證實。
3億股2.68元買單消失 農行股票擺脫套利工具
8月13日農行A股后市穩定期結束后,在2.68元的發行價檔位上,始終有超過3億股的買單在維護農行股價走勢,支持農行交易價格始終運行在發行價之上。
正如上周《農》文中所指出的那樣,這些“大單”在為農行“金身”保駕護航的同時,也導致了農行股價呈現“織布機”走勢,失去彈性和股性,上市至今波動幅度不超過10%。
在買單的支持下,許多投資者通過買賣農行股票玩起了套利交易。因為,大戶的交易費用僅為萬分之五甚至更低,普通投資者如果在2.68元買入,2.70元賣出加上印花稅后,還會虧本。
由于對2.68元的“鐵底”有充分的預期和足夠的信心,部分投資者開始在2.68-2.69元一線買入農行A股,而在2.69-2.70元一線賣出股票,從而實現0.3%-0.4%的幾近于無風險的套利。盡管農行上市后上證指數大漲200余點,農行H股上市后也大漲近20%,但正因為大量套利買盤在農行A股交易中頻繁地倒倉,令農行A股價格始終難以脫離2.68-2.70元。
短期來看,大單逐步撤退后農行股價可能會出現“潛水”,但從估值和基本面角度來看,農行A股下跌空間十分有限。從2010年上半年業績表現來看,在四大國有銀行中農行成長性最強,但估值水平卻相對較低,擁有明顯的比較優勢;從AH股折價角度來看,農行上市后H股大幅上漲而A股卻始終停滯不前,令AH股折價持續放大,目前已接近20%,從國有大型銀行AH股平均17%左右的折價水平來看,農行折價進一步放大的空間也不大。
上述農行的一家投行認為,“中長期來看,大單的離場還打開了農行股價的上行空間。交易彈性和股性的恢復將更有利于投資者從理性的角度充分發現農行的投資價值,而非僅僅以套利的心態交易農行股票,這顯然更有利于支持農行的長期表現。同時,在以套利為交易目的的投機者離場后,堅定看好農業銀行(2.60,-0.03,-1.14%)長期投資價值的投資者才能獲得更多的介入機會,而這些投資者恰恰是支持農行股價長期穩定向上的中流砥柱,他們的進駐才能支持股價走得更高、更遠。”
以價格換空間 跌一跌更健康
而實際上銀行板塊和農行的長期投資價值已經充分凸顯。
整體來看,A股銀行板塊上半年的凈利潤同比增速達到25%以上,遠高于市場先前的預期。展望未來,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銀行業整體資產質量好于預期,信用成本有望繼續降低;而在國家嚴格控制貸款規模的背景下,銀行的議價能力較強,加之市場預期利率上升、存款活期化現象較明顯,均有利于利差水平的進一步提高。盈利增長加上目前處于歷史低位的估值水平,銀行板塊的上漲只是時間問題;何時小盤股炒作熱潮退卻,便是銀行股大行其道之時。
從農行情況來看,目前估值在四大行中僅高于中行,低于工行、建行;而其上半年盈利增長到40%,遠高于工行21%、建行28%和中行33%的增長,成長性在四大行中最佳。歷史上其他三大行的發行窗口均好于農行,農行目前的股價表現可謂“龍游淺灘”,但反過來對投資者而言卻提供了良好的投資機遇,一旦市場風格轉換,必將會給股東帶來良好的回報。
一家券商認為:“從市場的角度,當前整個銀行板塊和農行的估值已處于歷史低位,這恰恰是經濟轉型期市場困惑和恐懼的體現,回顧發達國家金融市場發展的歷史,都曾掙扎于類似的平臺期,也正是這樣的平臺期,給了廣大投資者淘盡黃沙始見金的機會。農行作為最后一家上市的國有大型銀行,其身上背負了太多的壓力和責任,但同時,也承載了無限的潛力。”
農行股價突破2.68—2.70元套利空間,無論上漲還是下跌都是好事。當然,跌一跌對于中小投資者來說更安全,對于農行股價來說跌一跌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