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財經訊 中國人民銀行今日發布的2010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稱,將繼續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把握好政策實施的力度、節奏、重點;在保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的同時,增強針對性和靈活性,根據形勢發展要求,繼續引導貨幣條件逐步回歸常態水平。
央行表示,進一步加強政策協調配合,優化政策組合,充分運用有彈性的市場化手段,著力于體制機制改革和經濟結構調整,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進一步提高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這份由央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撰寫的報告預計,下一階段,國民經濟有望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的態勢,但價格走勢的不確定性較大,需加強通脹預期管理。
報告解釋道,國際經濟復蘇還比較緩慢,我國經濟增長較快,通脹預期和價格上行壓力不容忽視。
受復蘇不確定因素影響,各經濟體政策退出較為謹慎,隨著原有刺激措施逐步到期,發達經濟體開始推出新的經濟刺激措施,全球流動性和貨幣條件仍將寬松,主要經濟體將持續放松貨幣刺激經濟的預期強烈,大量資金可能向增長較快的新興經濟體流入。在流動性充裕和通脹預期較強的大背景下,富余資金必然尋找各種途徑和出口,潛在的通脹壓力須高度關注。
此外,還存在結構性的價格上行壓力。當前國內勞動力和服務業等價格趨升,資源環保成本加大,資源性產品價格有待理順,都可能影響通脹預期。報告稱。
央行表示,將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好通脹預期的關系。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加強流動性管理,在引導貨幣信貸適度增長的同時不斷優化信貸結構,維護價格總水平穩定,提高金融支持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促進金融體系健康穩定運行。
央行要求執行好差別化房貸政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發展。加強對金融機構的風險提示,加強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貸款風險管理。探索建立和完善宏觀審慎管理的制度框架,發揮其跨周期的逆風向調節功能,研究強化對具有系統重要性影響銀行的資本約束和流動性要求等,保持金融體系穩健,防范系統性風險。
下一步,央行將引導金融機構根據宏觀調控要求和實體經濟部門的信貸需求,安排好下一階段貸款投放的進度和節奏。
同時,央行還將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推動金融市場健康發展。增強價格杠桿調控作用。繼續按照已公布的外匯市場匯率浮動區間,對人民幣匯率浮動進行動態管理和調節,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據《第一財經日報》今日早些時候報導,有關部門已經就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議題進行調研討論,將對“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進行重新評估。2011年有可能由“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走向“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不過,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稻葵(博客)不久予以了否認,稱“貨幣政策未變調”。
央行近三年來貨幣政策“口風”轉變一覽
2008年一季度:堅持實施從緊的貨幣政策,增強調控的預見性和有效性
2008年二季度:把抑制通貨膨脹放在突出位置,保持貨幣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金融宏觀調控的預見性、針對性和靈活性
2008年三季度:實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2008年四季度:把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金融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認真執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2009年一季度:堅定不移地落實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2009年二季度:堅定不移地繼續落實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2009年三季度:繼續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2009年四季度:繼續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2010年一季度:繼續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好通脹預期的關系
2010年二季度:繼續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好通脹預期的關系
2010年三季度:繼續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根據形勢發展要求,繼續引導貨幣條件逐步回歸常態水平。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好通脹預期的關系
2010年第三季度,中國經濟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勢頭進一步鞏固。消費平穩較快增長,投資結構有所改善,對外貿易繼續恢復,消費、投資、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的協調性增強;農業生產穩定發展,工業產銷銜接狀況良好,居民消費價格繼續上漲。前三季度,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26.9萬億元,同比增長10.6%,第三季度同比增長9.6%;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9%,第三季度同比上漲3.5%。
中國人民銀行按照國務院統一部署,繼續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并著力提高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和有效性,加強銀行體系流動性管理,適時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引導金融機構合理把握信貸投放總量、節奏和結構,繼續穩步推進金融企業改革,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改進外匯管理,促進經濟金融平穩健康發展。總體看,金融運行平穩,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9月末貨幣信貸增速有所反彈。
2010年9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為69.6萬億元,同比增長19.0%,增速比6月末高0.5個百分點。狹義貨幣供應量M1余額為24.4萬億元,同比增長20.9%,增速比6月末低3.7個百分點。金融機構存款增長較快,9月末,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同比增長19.8%,增速比6月末高1.2個百分點。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增速穩中趨升。9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8.5%,增速比6月末高0.3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6.3萬億元,同比少增2.4萬億元。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繼續小幅上升,9月份非金融性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5.59%,比6月份上升0.02個百分點。9月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7011元,比2010年6月19日升值1.89%,比2009年年末升值1.90%。
下一階段,國民經濟有望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的態勢。全球經濟已步出金融危機的最壞階段,整體仍將延續緩慢復蘇的態勢。國內消費升級和城鎮化都在發展過程中,經濟持續增長的動能較為充足。但也要看到,世界經濟運行中的不確定因素不時出現,發達經濟體復蘇有所放緩,貨幣條件持續寬松,部分新興經濟體增長較快,但面臨通脹和資本流入壓力。我國內需回升的基礎還不平衡,民間投資和內生增長動力仍需強化,持續擴大居民消費、改善收入分配、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任務依然艱巨。價格走勢的不確定性較大,需加強通脹預期管理。
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國務院統一部署,繼續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把握好政策實施的力度、節奏、重點,在保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的同時,增強針對性和靈活性,根據形勢發展要求,繼續引導貨幣條件逐步回歸常態水平。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好通脹預期的關系。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加強流動性管理,在引導貨幣信貸適度增長的同時不斷優化信貸結構,維護價格總水平穩定,提高金融支持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促進金融體系健康穩定運行。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推動金融市場健康發展。強化市場配置資源功能,進一步加強政策協調配合,優化政策組合,充分運用有彈性的市場化手段,著力于體制機制改革和經濟結構調整,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進一步提高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網易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