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財經12月1日訊 伴隨著豪華車在中國市場的熱銷,一股加價潮在歲末愈演愈烈。
據網易財經了解,動輒上百萬的豪華車如今一車難求,幾乎演變成了“賣方市場”。廣州、上海、北京等多地均出現豪華車缺貨現象,奔馳S600、寶馬X5和X6、奧迪Q5和Q7、保時捷卡宴等多個車型無現車,部分車型若加價3-10萬元則可在一兩個月內提車,甚至有部分車型即使加十幾萬的配置,提車也需要半年以上。
在市場預期國內車市增速放緩、大部分合資品牌降價促銷的背景下,以德系三大品牌為首的豪華車為什么能逆勢加價?
國內產能不足
目前,奔馳、寶馬、奧迪占據了國內豪華車市場一大半的市場份額。前10個月,奔馳在華累計銷量超過11.5萬輛,同比漲幅達128%,寶馬同比增長接近翻番,基數最大的奧迪增幅也近6成,遠高于國內乘用車35%的增幅。
為此,奔馳已進一步將今年的銷售目標提高到了12萬輛,而寶馬年度將沖刺15萬輛的目標,奧迪全年銷量甚至可能會達到22萬輛。但由于這些豪華車品牌年初對市場形勢判斷保守,未料到中國市場會出現爆發性增長,導致目前遇到了產能瓶頸。
據了解,目前寶馬在中國的年產能為7.5萬輛左右,奔馳的年產能也不足10萬輛,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奧迪產能相對充足,但也僅為20萬輛。雖然這三大豪華車品牌均已計劃提升中國市場年產能,但要實現產銷平衡,至少需要到明年,甚至到2012年。
進口車產能短期難調節
在國內產能跟不上市場需求的情況下,廠商只能通過進口方式填補。以寶馬前10月13.6萬輛的數字來看,有一半左右的銷量來自進口車。
據廠商提供的數據,目前,奧迪、寶馬、奔馳三家企業的國產車型占各自總銷量的比例分別為:86%、43%、32%,那么,在國產車型產能不足的情況下,為什么不通過調節進口車產量,以滿足中國市場高速增長的需求呢?
乘聯會副秘書長崔東樹向網易財經表示,這些企業就算有充足的產能,接到訂單后至少也要3-6個月才能完成,加上物流時間,進口過來需要很長的時間。
“況且前兩年國際經濟形勢不太好,這些跨國公司或多或少收縮了部分產能,要利用這些產能就要重新招人,但國外的流程非常嚴格,招了不能隨便裁員,不能隨意加班等,非常復雜。而且中國市場這樣的增長非常罕見,廠商要在短期內大幅調整產能確實很困難。”崔東樹說。
富豪增多 消費能力增強
一位廣州寶馬經銷商的負責人對網易財經說,“現在中國有錢人太多了,消費能力非常強,一些客戶就想趕在春節前買車,所以只要能更快提車,加價他們也愿意。”
今年4月發布的《2010胡潤財富報告》指出,中國內地千萬富豪人數已達87.5萬人,相比去年增長6.1%,其中億萬富豪達5.5萬人,相比去年增長7.8%。千萬富豪的增加使得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消費得起奢侈品。
高盛公司的研究報告稱,到2015年,中國將登上全球奢侈品消費市場的巔峰。作為汽車消費產品中的奢侈品,超級豪華車正以空前強大的陣容對中國市場形成合圍之勢。中國超過美國成為全世界第一大豪華車市場,只是時間的問題。
業內人士稱,由于廠商提前完成了全年的銷售目標,并且也沒法提供充足的產品給經銷商,經銷商根本不急于賣車,銷售代表在銷售壓力不大的情況下,采取“限量供應”、加價高者得的營銷方式,這樣可以賺上一筆額外的收入,何樂而不為?
不過,也有汽車專家認為,目前的加價提車是結構性現象,二線豪華車品牌并不需要加價,事實上,09年底至今年初中高端品牌也出現過加價,但隨著廠商產能的提升和二線豪華車品牌的崛起,豪華車市場必然會回歸到激烈的競爭狀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