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訊 (特約記者 吳春和 攝影報道)日前,筆者在劍河久仰鄉看到,山坡綠油油一片,長滿了苗族染布用的藍靛。2010年以來,遇到百年一遇的大旱,村民們為農作物的生長都很擔憂,苗族姑娘更是擔心自己今年穿不上了新裝,然而,在大家的澆灌和精心護理下,苗族靛藍長勢盛好。
藍靛,又稱為南板南、馬藍,屬爵床科馬藍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身都是寶。其根、莖、葉均可入藥,也可加工成染料靛泥,是苗家人常用的天然染料。苗家人喜歡用石青色的布來縫制衣物,這種布都是他們自己織成后再用藍靛這種天然染料染成的,其色澤與一般的機織布印染有所不同。
用藍靛染布的工藝極為講究:先用藍靛葉子搗碎,浸在水里成為染料,再將織好的白布先蒸一次,然后用藍靛染料染色。一般要五洗、五染、五曬,最后還要用雞蛋清來上兩次光。布染好后,還要把布放在石板上用木棰把他棰平,一般一件衣服的布要棰三天,使布更平整、更結實、更有光亮度。這種布也稱為“亮布”,侗語稱“棉光”、“棉給”。今年靛藍的豐收,不僅讓很多苗族姑娘穿上了新裝,同時,也保障了苗族旅游工藝品原材料的供應。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